手机版
1 1 1

《中国共产党基本知识问答》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基本信息】

作者:黄修荣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6月24日

【内容简介】

本书力求用简洁的语言,以问答的形式,对中国共产党90年所走过的历史道路和所取得的经验进行简要的叙述和说明,全书选取党史的100余个重要问题予以解答,便于读者对党的历史有一个清晰而较为深刻的理解。

【作者简介】

黄修荣,中共党史学家,现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室务委员、第一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兼中共党史学会国共关系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共产党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中国中俄关系研究会副会长。

【目录】

1、五四运动是怎样爆发的,其历史意义如何?

2、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不是偶然的,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要决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5、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是怎样形成的,其政治基础是什么?

6、怎样正确评价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7、五卅运动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8、怎样正确评价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9、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经验教训是什么?

10、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的经过及其意义是什么?

11、毛泽东思想是什么时候基本形成的,其标志是什么?

12、怎样正确理解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3、怎样正确看待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三次“左”倾错误?

14、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5、古田会议决议为什么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党和军队的建设中为什么一定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16、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是怎样形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7、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18、红军长征的经过及其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19、怎样理解瓦窑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其历史意义何在?

20、西安事变是如何发生和和平解决的?为什么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21、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形成的?

22、洛川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历史意义何在?

23、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24、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25、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击退第一、二次反共高潮的,这时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有何发展?

26、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27、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进行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的?

28、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为了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

29、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了哪些艰苦工作?

30、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通过延安整风运动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

31、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32、何谓“重庆谈判”,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3、怎样正确评价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

34、全面内战爆发后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针是怎样的?

35、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路线是怎样形成的,其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36、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是怎样实现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的转变的?

37、在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纲领,这个纲领包括那些内容,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38、人民解放军在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中进行了哪三大战役?它们的胜利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39、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4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4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是什么?

4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外形势是怎样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3、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44、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镇压反革命运动的?

45、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

46、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土地改革运动的?

47、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反”、“五反”运动是怎么一回事?

48、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49、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和意义有哪些?

50、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5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怎样提出来的?

5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53、怎样正确认识反右派斗争?

54、“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怎样开展起来的?

55、“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年经济调整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56、七千人大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正确评价这次会议?

57、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是如何将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观点系统化的?

58、怎样看待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运动)?

59、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60、怎样认识“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及其发生并持续十年之久的原因?

61、“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主要过程是怎样的?

62、邓小平领导的1975年整顿是怎样进行的?

63、“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逆流是怎么发生的?

64、1976年的四五运动是怎么回事?

65、怎样正确认识我国国民经济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仍然取得了进展?

66、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怎么开展起来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67、怎样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68、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9、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重申和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它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有什么重要意义?

70、《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何在?

71、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贡献是什么?

72、《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73、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贡献是什么?

74、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75、什么是“两手抓”的战略方针?为什么要坚持“两手抓”的方针?

76、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是怎样形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7、1988年9月至1991年底治理整顿方针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78、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有什么特点?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79、怎样理解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背景和实践依据?

80、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怎样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的?这次大会作出了哪些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决策?

81、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概括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2、如何理解“一国两制”的方针的提出和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83、为什么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84、怎样认识努力寻找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必要性?

85、中共中央决定在党政领导干部中开展“三讲”教育的背景是什么?

8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怎样提出来的?

87、如何正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88、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意义?

89、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

90、什么是五个统筹?其实质是什么?

91、为什么要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92、为什么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93、为什么要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它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什么关系?

9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95、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意义?

96、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97、如何认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98、为什么要提出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

99、为什么要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100、“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以及“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附: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

后记

 

【章节选读】

100、“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以及“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共有十二个方面,分别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十二五”规划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2)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3)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4)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5)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5日 14:34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