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毛泽东与中国经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基本信息】

作者:邸延生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5月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共9本,包含《历史的真迹——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年》、《历史的真言——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历史的真情——毛泽东两访莫斯科》、《历史的真知——“文革”前夜的毛泽东》、《历史的情怀——毛泽东生活记事》、《历史的借鉴——毛泽东评述中国历代帝王》、《历史的回眸——毛泽东与中国经济》、《历史的遗憾——毛泽东的未竟心愿》、《历史的风范——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分别从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和人生经历、卫士长对毛泽东的回忆、毛泽东的两次莫斯科之行、毛泽东的生活和工作细节、毛泽东对中国历代帝王的评述等独特的视角再现了历史中真实的伟人毛泽东。

该丛书资料详实,用词严谨,真实而客观地记述了毛泽东许多鲜为人知的工作细节和生活细节,读来感人至深。阅读此书,对开展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活动以及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对党史研究和新中国国史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我们缅怀伟人、继往开来、催人奋进、实现中国梦的佳作。

【作者简介】

邸延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48年4月生人,祖籍河北省深泽县。1969年加入空军高炮部队,1970年执行援外任务,10次参加对空作战,7次受部队通令嘉奖。1973年调武汉空军从事文艺创作,剧作《鹰击长空》获大军区一等奖。1983年考入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任宣传干事、记者、编辑、总编。

多年来共出版专著近20部,发表诗词和文章700余篇(首)。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风雨人生》、诗词集《岁月回眸》、小说集《父与子》、纪实文学《橄榄枝与黄玫瑰》及《西双版纳散记》等。

近年来先后撰写了“邸延生伟人系列丛书”之《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文革”前夜的毛泽东》、《毛泽东与中国经济》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内容被多家报纸、电台连载或连播。

【编辑推荐】

●隆重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毛泽东:独立自由解放的引领者,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性启动者。

●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者,为民务实清廉的真正典范,贯彻群众路线的卓越代表。

●回溯中国梦的艰辛探索,2013年重大社科出版工程。

●离毛泽东最近的人倾情回忆,跟回忆人最亲的人欣然执笔,友情亲情爱国情爱党心跃然纸上。

●独家披露的党史国史高层珍闻,展现毛泽东重大决策的心路历程。

【目录】

第一篇  感知社会深入调查认真了解中国国情  从根本入手搞土地革命注重经济建设

一、社会变革为己任 少年立志图自强   

二、关心国事勤发奋 满腔热血搏激流   

三、身体力行搞调查 深入乡村访民情   

四、农民问题提议案 创建农运讲习所  

五、坚持井冈山斗争 保护中小工商业  

六、战火中不忘发展 处困境认真调研  

七、中央苏区搞建设 深谋远虑谈经济  

八、携带银行大转移 长征路上谋生机  

第二篇  战争环境不忘发展为中华民族谋生存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极力挽救国家危亡

九、重新制定新方针 满怀信心谈设想  

十、战斗生产两不误 结合实际谈政策  

十一、反封锁自力更生 认真抓财政管理             

十二、指示为群众服务 号召全党学经济      

十三、胜利前夕论前途 阔步迎接新曙光       

十四、赴重庆和平谈判 避锋芒撤离延安         

十五、陕北转战搞调查 中央开会讲任务         

十六、民族命运大决战 强调保护工商业         

第三篇  新中国百废待兴发号召勤俭建国打基础  加强领导稳步发展提出过渡时期

十七、进北平筹备建国 天安门上红旗舞

十八、访苏联争取外援 学习经验不照搬

十九、回国之后谈观感 促财政经济好转

二十、为国家长治久安 志愿军抗美援朝

二十一、大规模“三反”“五反” 绘经济建设蓝图

二十二、离北京视察黄河 成立农村工作部

二十三、明确提出总路线 肯定农业合作社

二十四、西湖畔起草宪法 积极开发原子能

第四篇  认真规划并努力实施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  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积极探索中国发展道路

二十五、党中央制定政策 促进农业合作化      

二十六、集体经济为主导 改造民族工商业     

二十七、提出农业十七条 号召向科学进军             

二十八、发表《论十大关系》 走中国发展道路

二十九、座谈民族工商业 经济发展是主题

三十、国务会议商国是 指导工作下江南

三十一、牢牢把握大方向 率团二访莫斯科

三十二、五年计划结硕果 果断提出大跃进

第五篇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工农业生产大跃进  探索途中谋求发展认真筹划集体经济

三十三、调动全民积极性 优先发展重工业

三十四、发动全民大炼钢 称赞“人民公社好”

三十五、深入基层搞调研 意见不一起争执

三十六、探索途中多坎坷 坚决不走回头路

三十七、坚持集体化道路 庐山会议起风波

三十八、庐山会议陡转向 毛泽东再访国情

三十九、争取时间搞建设 奋发图强谋发展

四十、操国事废寝忘食 探讨政治经济学        

第六篇  面对困难实事求是卧薪尝胆勇闯难关  脚踏实地群策群力领袖与人民心连心

四十一、大小事尽心操劳 与人民同甘共苦 

四十二、《十年总结》诚责己 领袖发奋北戴河 

四十三、面对困难增斗志 带领人民闯难关       

四十四、日理万机不辞劳 制定《农业六十条》   

四十五、彻底否定“穷过渡” 脚踏实地抓“调整”   

四十六、武汉见蒙哥马利 察国情又下江南   

四十七、召开七千人大会 发扬民主共探索   

四十八、依据国情定政策 坚持集体化道路   

第七篇  殚精竭虑力挽狂澜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告诫全党防止中国出现资本主义复辟

四十九、走共同富裕道路 保障多数人利益

五十、开八届十中全会 坚决反对搞“单干”

五十一、农村开始搞“四清” 城市开展反“五风”

五十二、主持起草《前十条》 规划“四个现代化”

五十三、国民经济得发展 努力提高生产力

五十四、视察贯彻“双十条” 注重抓三线建设

五十五、《二十三条》亲手定 驱车重上井冈山

五十六、因地制宜搞“三线” 医务人员下农村

五十七、致信林彪谈设想 滴水洞内久沉思         

第八篇  “文化大革命”中不忘生产因势利导图自强  开辟新途径拓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之路

五十八、运动不忘抓生产 强调工人大联合 

五十九、审时度势图自强 稳定局势促生产  

六十、“九大”之后抓建设 筹备四届人代会

六十一、缓和同美国关系 拓宽发展新格局

六十二、北京欢迎尼克松 田中角荣到北京

六十三、重新起用邓小平 整顿经济新秩序

六十四、再提“四个现代化” 大刀阔斧搞整顿

六十五、全面整顿起波澜 邓小平保持“沉默”

六十六、滚滚霹雳惊天地 寄希望于后来人

【章节选读】

一、社会变革为己任 少年立志图自强

公元1909年(清光绪35年),是为中国农历的己酉年。 这一年,在世界的东方,具有5000年古老文明历史的中国的大门已经被东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大炮所轰开。大清王朝处于穷途末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积弱不振。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残酷剥夺和由此所造成的连年战乱, 致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已经处在了风雨飘摇之中。

这一年,出生在湖南省西部偏僻山区湘潭县韶山冲上屋场的毛泽东已经16岁了。

己酉年是中国的“鸡”年,广大的中国人民普遍寄希望于能够在这一年里有所“崛起”;因为在中国人民的传统意识中,“雄鸡报晓”和“闻鸡起舞”这两句话是很能鼓舞人心的。

也就在这一年,韶山冲来了一位名叫李漱清的人。这个人回到韶山冲以后,带来了韶山冲千百年来闻所未闻的新思想,着实令乡里的人们大吃一惊。原因是他极力主张废除庙宇和开办新式学堂,尤其反对女人再裹脚和男人再留辫子,提倡“解放思想”以“开发民智”。

李漱清的返乡,一时间被闹得沸沸扬扬,引起了乡里人的广泛议论,被一些守旧的人斥之为“过激派”;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却很欣赏他的主张,认为他说的一些话很有道理,率先从这个新派人物身上感受到了一股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朝气和激情。毛泽东经常到李漱清那里去借书看,听他讲述许多有关中国和世界的大形势……

通过接触,毛泽东对李漱清的说教越来越感兴趣,从他那里接受新知识、感受新思潮;李漱清也深深感到毛泽东的领悟性极强,有着自强不息的求知欲望和拼搏进取的蓬勃朝气。 在这期间,毛泽东从文咏昌手中借了《盛世危言》这本书,读起来爱不释手,他很赞同书中所讲述的观点。《盛世危言》是中国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政治思想的杰出代表人物郑观应所著,书中认为中国之所以贫穷落后,在于缺乏西洋的装备, 诸如铁路、电话、电报、轮船等等,所以应该把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到中国来, 以促进中国生产力的提高,发展中国的经济。

“呜呼,中国将其亡矣!”书中开头的这一句话,使毛泽东感触颇深。书中叙述了日本占领中国宝岛台湾的经过,讲述了亚洲的朝鲜、越南、缅甸等经济落后的国家被经济发达的国家强行侵占的诸多情况。读了这些,毛泽东对中国贫穷落后的现状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和担忧,同时对中国的前途感到忧虑,也更使他感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这时起,少年的毛泽东便立下了一个宏大的志愿: 有朝一日,一定要想办法彻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经济状况,改变落后的中国多年来被帝国主义列强欺侮的现状!

自从毛泽东有了这样的雄心和抱负,他便想尽早一天走出韶山冲,去到更加广阔的社会中去,到大风大浪中去迎接挑战。

1910年,毛泽东17岁了。春末夏初时节,长沙城里发生了灾民暴动,大批饥饿的逃荒者组织起来,到大街小巷的各个粮店去抢米。毛泽东和同学们在东茅塘私塾听说了这件事,许多学生都认为这件事与自己无关,唯独毛泽东觉得那些同“暴民”在一起的人,同他的家人是一样的普通人,于是对这些人的举动抱有极大的同情心。

一个多月后,发生在家乡的另一件事,也对毛泽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韶山一个秘密会社“哥老会”的会员们,在同本地的一个地主发生冲突时集合起来“聚众造反”,遭到官府的镇压,“哥老会”的首领被官府的人捉去砍了头。众多身处穷乡僻壤的乡里人通过这件事认识到,只要组织起来,是能够和官府相抗衡的。而毛泽东却从中领悟到:要想改变中国经济贫穷的落后面貌,首先必须解决农民问题。

这两件事的震动和“启发”,使毛泽东决心走出韶山冲,去寻求一条“解救中国,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崭新途径。

1907年夏天,走出家乡的毛泽东已经是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学堂里的一名学生了。在东山高等学堂,毛泽东初次尝试到了不同于旧式教育的新的教学方法,他认识到要改革旧中国传统上的一切陋习,首先应该从国民教育入手,在这里,他受到了众多富家子弟的欺侮,更使他立志要改变这种富人看不起穷人的封建的世俗陋习。为此,他在自己的学堂笔记中改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不久,在一次考试中,他在试题《言志》的作文中抒发了自己的胸怀和抱负,尽写了黄巢的诗句和刘备在其不得志时对刘表说过的话,还写了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五言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校长李元圃看了毛泽东的试卷后大为赞赏,并极其兴奋地对同事们说:“我们录取了一名建国之才!”

得到校长的称赞后,毛泽东在东山高等学堂学习的信心倍增,进步很快——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思想渗透和发达经济的影响,尤其是以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为首的改良主张,深深影响了毛泽东。在他看来,中国的社会情况和社会结构不同于任何一个西方国家。中国要想发展,必须按照中国人自己的主张去变革、去发展。而要发展、要变革,主要是发展和变革中国的经济;而要发展和变革中国的经济,首先需要解决中国农民的问题,解决中国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只有满足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使广大的农民真正感觉到挣脱掉世世代代束缚在他们身上的封建桎梏,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巨大能量,也才有可能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这一时期,毛泽东从根本上自我否定了他以往所学的孔孟之道,继而赞同康有为和梁启超所提倡的“变法图强”的主张。但这一时期,他却又推崇法国的拿破仑和美国的华盛顿这两个人物,尤其是在看了《世界豪杰英雄传》这本书之后,他更加主张中国也应该着眼于大力发展经济,走富国强兵之道。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2日 15:09 来源: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