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共党史党员干部读本》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基本信息】

作者:武国友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6月3日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夺取新民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等内容,简明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近90年的奋斗历程。本书是针对党员干部的党史学习要求所编写的读本,力图做到简洁明了,使广大党员干部以最少的时间基本掌握中共党史知识。

【作者简介】

武国友,男,内蒙开鲁人,1957年生,汉族。博士、研究员。先后就读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政史系、吉林大学马列部、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

199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曾在吉林省社科院工作,先后担任社会学所副所长、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等职。1998年调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从事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历史研究。2002年8月,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主任助理。2005年7月,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副主任。2010年10月,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主任。社会职务兼任全国党建研究会理事、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

研究成果主要有:在《新华文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共党史研究》、《党建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等报刊上发表《论肃“AB”团误区的形成》、《科学技术与中国的跨世纪社会发展》、《邓小平小康战略综论》、《三个代表: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伟大成果》、《论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实践方法》等论文50余篇。撰写、主编和合著的著作有十余部,主要有《中国改革开放史》、《毛泽东思想新论》、《党性·党情·党风》、《红军长征全史(第三卷)》、《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共和国年轮:1992》、《导航中国》等。所发表的成果曾多次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以及省、部级以上奖励。

在科研工作中,曾主持过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参加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马克思主义工程项目,多次参加我室重点科研项目。现正在参加“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编写工作;主持编写“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三卷”。

【目录】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其民主革命纲领

近代中国革命的启示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开展工人运动

二、投入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洪流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大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

三、在土地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创建革命武装和开辟根据地的斗争

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及其对革命的危害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为争取实现全民族抗战而斗争

四、作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开辟敌后根据地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党的七大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五、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和第二条战线的发展

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和新中国的酝酿

六、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稳定政局,平稳物价和统一财经

抗美援朝与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多方面展开向社会主义过渡

七、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建设社会主义要走自己的路

党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认识

指导思想的“左”向发展与探索中的曲折

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全面调整

滑向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误区

八、“十年”磨难与抗争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所谓的“一月革命”与二月抗争

林彪集团折戟沉沙

铲除“四害”结束“文革”

九、徘徊前进与伟大的历史转折

“两个凡是”的提出与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拨乱反正与新局面的开创

十、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之纲领

营造有利的建设环境平息政治“风波”,加强治理整顿

十一、跨入改革开放新阶段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目标

加强宏观调控,制定跨世纪远景

规划推进党建和精神文明工作

喜迎港澳胜利回归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

建构面向21世纪的中国

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重大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推进军队、国防现代化和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十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与小康目标总体实现

党的十六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纲领的制定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促进科学发展的各项决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十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继续前进党的十七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部署

各项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和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继续推进军队国防建设、外交工作和祖国统一大业

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

【章节选读】

对于军事斗争和土地革命斗争,毛泽东于1928年11月到1930年1月,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科学地总结了其中的经验,对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作出了理论上的初步概括,提出了建立农村红色政权的理论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于中国革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正是沿着这条独特的道路走向胜利的。这条独特的道路,是在党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是在经历了严重挫折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他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向农村,创造出坚持、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最完整的经验,而且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从理论上初步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了说明,从而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及其对革命的危害党的六大以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国革命出现了复兴的局面。在农村,红军和根据地进一步巩固与扩大;在城市,党的组织与工作也有了一定的恢复与发展。就党员的数量而言,经受住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低潮考验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又发展壮大起来,并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出现了。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7日 15:29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