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当代世界研究文选(2012-2013)》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基本信息】

作者:于洪君 主编

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4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从国际风云纵览、大国问题探究、周边事务观察、西亚北非传真、左翼社会运动、中国外交评述六个方面对2012-2013年国际形势和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此外还收入中联部有关领导在一些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目录】

代前言 把握世界大趋势用好战略机遇期 于洪君

一、国际风云纵览

2012年国际政治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金灿荣

2012—2013年世界经济:回顾与展望 张宇燕

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危机引发的困境及其出路 程恩富

如何看待金融危机下的西方制度弊端 陈凤英

理性看待当前资本主义面临的深刻困境 刘建飞

从欧盟建立“财政联盟”的曲折历程看欧债危机化解的前景 梅兆荣

欧盟面临的现实挑战与中国应对之策 赵昌会

欧债危机的战略影响 王义桅

二、大国问题探究

如何看待美国实力地位 陶文钊

冷静看待美国“重返亚洲” 金灿荣

美国“重返亚洲”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影响 吴昊

奥巴马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和对华政策走向 陶文钊

普京重任总统后俄罗斯的外交趋势 万成才

中俄关系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左凤荣

开发远东——普京的雄心壮志 盛世良

三、周边事务观察

中俄战略互动及亚太地区安全稳定 季塔连科

推进图们江区域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朱显平

围绕朝鲜半岛问题的大国竞争与合作 张慧智

东北亚安全合作:困境与出路 巴殿君

印度的大国追求之梦 亢升

环印度洋地区的重要性 赵伯乐

印度国大党总书记拉胡尔·甘地其人其事 常久青

以地方合作助推中缅关系 汪戎

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主席昂山素季侧记 王思祺

斯蒂格利茨论缅甸的民主化改革 朱翠萍

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主席基兰其人其事 邵亮

走出南海诸岛主权争端的法理迷途 孙小迎

“中间地带”:世界形势发展的重要枢纽 王鸣野

当历史的天平摆向亚太的时候 季平

四、西亚北非传真

对西亚北非时局发展的几点看法 庞昌伟

阴云笼罩下的叙利亚危机 唐继赞

埃及宪政发展及穆兄会的与时俱进 殷罡

大国势力博弈叙利亚 李绍先

五、左翼社会运动

当代变革对左翼社会的挑战 约瑟夫·奥莱克西

委内瑞拉“21世纪社会主义” 陈华

巴西“劳工社会主义” 金小鹏

厄瓜多尔“21世纪社会主义” 高波

玻利维亚“社群社会主义” 齐萌

21世纪拉美社会主义新思潮 陈湘源

六、中国外交评述

“和平崛起”的定义和外部条件再探讨 朱锋

中国外部环境挑战与安全政策悖论 杨毅

发展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不干涉内政学说——以非洲为背景并以中非关系为案例的一种解说 王逸舟

论和平发展是中国崛起的唯一正确道路 夏立平

中国对外战略的新环境与新作为 江凌飞

中非战略伙伴关系特点及对策思考 刘友法

拉美经济与“中国因素” 江时学

七、研讨发言集锦

发展的中国与世界同行——在“当代世界多边对话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王家瑞

相互尊重相互倾听真诚对话——在“当代世界多边对话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于洪君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助推金砖国家合作——在2012年金砖国家智库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艾平

优化国际经济与金融体系推动世界经济稳健增长——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第九次年会上的主题发言 于洪君

关于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几点看法——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美关系新动向”国际研讨会上的主旨发言 于洪君

以战略新思维积极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在“国际形势新变化与中美关系”研讨会上的主旨发言 于洪君

客观、冷静、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目前困境——在“当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困境、调整及其影响”研讨会上的致辞 于洪君

携手共进推动中国与波兰和中东欧国家关系新发展——在上海“东方讲坛暨当代世界讲坛”上的发言 于洪君

西亚北非形势发展与中国的基本立场——在上海“东方讲坛暨当代世界讲坛”上的讲话 于洪君

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在波兰克雷尼察经济论坛“波中发展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于洪君

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共谋发展——在波兰克雷尼察经济论坛“发展战略:世界在发展中前行”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于洪君

当代中国社会的公正理念——在波兰克雷尼察经济论坛“波中发展论坛”专题对话会上的发言 陈夕

和谐与发展:儒家理论与21世纪中国——在波兰克雷尼察经济论坛“波中发展论坛”专题对话会上的发言 王金根

全球能源市场中的中国——在波兰克雷尼察经济论坛“波中发展论坛”专题对话会上的发言 高玉厚

中国—中欧—波兰:更紧密的合作——在波兰克雷尼察经济论坛“波中发展论坛”专题对话会上的发言 雷克中

作为全球债权国、生产国和消费国的中国——在波兰克雷尼察经济论坛“波中发展论坛”专题对话会上的发言 张华禹

危机后的世界——在波兰克雷尼察经济论坛“波中发展论坛”专题对话会上的发言 徐栩

中国对波兰和欧洲的投资——在波兰克雷尼察经济论坛“波中发展论坛”专题对话会上的发言 刘东啸

加强北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在“北极问题:中国和北欧国家对话”研讨会上的致辞 于洪君

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及同北欧国家在北极的合作机遇——在“北极问题:中国和北欧国家对话”研讨会上的发言 胡昊

欧亚合作:机遇与挑战——在保加利亚“斯拉夫人”基金会“欧亚对话会”上的主题发言 金鑫

附录《泰山宣言》

 

代前言  把握世界大趋势用好战略机遇期

于洪君(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兼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

当今世界正处于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大变革中,党的十八大对时代主题、世界形势及未来走向作出了科学分析和判断,并据此提出了既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又符合自身发展利益的外交战略和策略,为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依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多极化进程曲折发展中国异军突起举世瞩目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头号强国。特别是冷战时期,美国凭借其无可挑战的经济实力和美元霸权,特别是无比强大的军事力量,主导着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操控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等诸多国际机构,并直言不讳地将拥有世界范围内的“支配权力”视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当时的美国堪称世界上最大的霸权国家。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苏联,战后国威大振,国力骤增,打造出华沙条约组织这一强大的军事政治集团,并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超级大国。它依托“世界社会主义体系”以及它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影响,长期与美国抗衡,全面挑战美国霸权。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当时影响和牵引整个国际形势,世界上因此形成了两极格局。

20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成长为世界经济强国、欧洲共同体日益壮大以及中国重返联合国并开始广泛参与国际事务,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转变的大趋势初见端倪。西方较有远见的政治家提出了“五大力量中心”说,认为除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外,日本、西欧、中国将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当时无论日欧还是中国,都不具备可与美苏相匹敌的实力,都不足以从根本上影响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关系走势,世界在此后很长时间仍是两极格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主导的“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全面崩溃,华沙条约组织解散,苏联最终瓦解。美国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战而胜,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一时处于“世界权力风云的巅峰”。这一时期,美国失去了全球性对手,国际社会对强权政治的制约孱弱无力,其霸权主义、扩张主义和冒险主义本性极度膨胀,“改造”进而“领导”世界的战略野心有增无减。世界上纵然存在反对霸权主义的多种力量,但美国一超独强的格局无法改变。有人据此断定人类进入了单极世界,或称一超独霸时代。

然而,世界由两极向多极发展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客观进程。冷战结束之初美国一超独存或称一超独霸,并不意味着世界将永远受制于单极结构,人类将长期忍受美国的超级霸权。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俄罗斯经济恢复趋稳加速,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呈群体性崛起之势,世界多极化进程中出现诸多不可小觑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这一时期,美国多次对外用兵,深陷战争泥潭,国际形象严重受损,国力消耗远超预期。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不仅酿成久拖不决的全面经济危机,同时也使民主、共和两大政党的恶斗持续不已,从而导致美国社会严重分裂。美国运筹国际事务的能力今不如昔。单极时代的历史过渡性,亦即美国人所说的“短命性”,充分显示出来。美国在世界上耀武扬威的势头不得不有所收敛。

与此同时,冷战后欧共体急剧扩张而成的欧盟,很快失去有望引领多极化潮流的强劲势头。欧元区内诸多国家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目前已把欧盟拖得焦头烂额。由于这场危机的冲击,德法两大核心国家貌合神离,英国离心倾向日益加大,欧盟凝聚力、吸引力和未来前景变得扑朔迷离,在多极化进程中的作用大打折扣。位列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日本,20世纪90年代跌入经济衰退的深谷,至今无以自拔。近年来,粗俗平民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大行其道,这个因缺乏自信而急剧右倾化的国家交恶四邻,国际形象严重扭曲,本来就较为有限的国际影响力急速下滑。

可见,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持续推进,但变数增多。冷战时期的“五大力量中心”看似都在,但俄罗斯替代了当年的苏联,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解体前的苏联不可同日而语。美国虽然整体实力仍保有较大优势,但来日无多,相对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欧盟扩张过度,欲速不达,自身修复与整合需要十几年甚或更长时间,要在多极世界中发挥更大作用力不从心。日本则由于上述诸多原因,在多极化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可能性持续增大。

相比之下,中国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风景这边独好”。由于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科技潜力、创新能力、军事实力、特别是综合国力的增长超乎预期,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积极性前所未有,目前已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尽管世界由两极向多极转变的过渡期可能比人们估计得还要漫长和曲折,但中国在风云多变的世界大舞台上阔步向前,在多样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前景依然看好,有利于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机遇将持续存在。国际社会对此已多有共识,就连西方国家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并正在为此预做准备。

 

二、经济全球化持续推进中国受益良多也面临许多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经阶段。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这一重大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并且是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拥有世界人口1/5的中国主动将本国经济汇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潮,并于21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本身就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巨大贡献。经济全球化因中国参与而获得新的前进动力,也由于中国参与而变得越有可能惠及广大发展中国家而不仅仅是发达国家,中国经济也由此获得了新的增长潜能和发展空间,短短几十年便实现了发达国家通常需要上百年才能实现的经济赶超、科技腾飞和社会进步。

机遇与风险总是同时存在的。中国在全方位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获得了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遭遇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今后若干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必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可以预见和无法预见的风险和挑战,现代化大业不会一帆风顺,和平发展之路不会一片坦途,对此必须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和估计。

首先,从经济方面看。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影响旷日持久,美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欧元区国家债务危机反复发作,整个欧盟经济疲弱不振。日本经济脱困无望,与中国交恶后雪上加霜。新兴市场国家受全球经济下行拖累增势放缓,有的大幅下滑。世界贸易前景不甚光明。在此情势下,反全球化浪潮有了新的发展和表现。发达国家祭起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技术保护主义大旗,并利用环境、汇率、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等问题对中国进行经济围堵趋于常态化。某些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经济摩擦也在增多。中国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实施“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战略难度增大,经济成长的外部环境大不如前。

其次,从安全层面看。美国维持“世界领导”地位即全球霸权的野心没有因其实力地位下降而动摇,防范和遏制任何一个现实的或潜在的对手,始终是美国对外战略的核心目标和首要任务。几年来,美国忙于反恐并有求于中国,中美政治关系持续推进,双方共同确认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但美国对中国的怀疑、猜忌和敌意始终存在。近两年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全力巩固和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军事同盟,竭力谋求“再平衡”,任何人都看得出其意图何在。正是由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一系列新举动,某些国家侵夺中国领土领海主权变得肆无忌惮。中国在东部和南部海上面临的维权维稳任务变得格外艰难。再加上朝鲜半岛风云多变,缅甸政局走向不明,阿富汗战乱不见终日,中亚地区潜忧长存,今后中国在周边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必然会持续增大。

再次,从文化领域看。经济全球化不仅是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同时也意味着国际社会不同组成部分相互交往的扩大和深化,意味着世界上不同文明形态的相互影响和交融。与经济全球化相伴而行的,还有文化全球化和某种程度的法治全球化。随着各国人文交流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快速普及和信息化时代加速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社会的管理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千方百计地企图西化中国,引导中国实现他们所期待的“改革”,向中国兜售其腐朽思想、低俗文化和价值观念不遗余力。中国共产党人在巩固和加强执政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体制方面必将面临更多的压力和考验。

最后,从国际舆论上看。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防建设步伐加大,一方面,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沉渣泛起,对华疑虑、忌妒、恐惧的奇谈怪论不绝于耳,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还会继续被“丑化”和“妖魔化”。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话语权越来越多,西方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甚至为西方的冒险行为“埋单”的压力会与日俱增。某些发展中国家也不再把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为援助发展中国家作出与西方同样的贡献。中国争取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应对不合理诉求的回旋空间较前变窄。

 

三、和平发展大有可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前景可期

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大环境和相互交织的机遇与挑战,党的十八大重申,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

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和平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13亿中国人民向世界作出的历史性承诺。这一庄严而神圣的承诺,源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源于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历史根基和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也源于我们对时代主题、时代潮流、力量对比关系及其发展趋势所作的科学分析和预测。

全面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需要继续改善和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同美国、欧盟的关系。中国与美欧之间只有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相互间的分歧,才能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和社会制度差异,打破历史上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冲突迭起的怪圈,建立起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符合各方利益、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大国关系。

全面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更要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在当前周边事态日趋复杂、维稳维权形势逼人的新阶段,继续执行与人为善、以邻为伴政策,坚持通过协商谈判解决矛盾纠纷,通过深化合作推进睦邻友好,努力使中国的发展成就惠及周边各国,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必须优先考虑的最重要选项。

全面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还要进一步重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继续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在双边事务中要努力恪守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在国际事务中要一如既往地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坚持不懈地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权和发言权,努力保持中国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大代表的良好形象。

多边外交是当今世界最活跃的外交形式,参与度高,影响面大。中国近年来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赢得了良好声誉,积累了宝贵经验。今后,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负责任的新兴大国,中国更应广泛参与多边事务,加大多边外交投入。在继续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组织和机构发挥更大作用的同时,要以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的姿态深度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亚峰会、东亚峰会、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中国与中东欧领导人会晤以及达沃斯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得格里拉对话会等各种类型的多边外交活动,扎实推进相关配套机制的工作,提高在各种平行机构中开展活动的效率与水平。

现代外交是政府外交与民间外交、公共外交等多种外交形式相互配合、彼此呼应的立体式外交,涵盖政治、经济、人文、司法、军事、环境、非传统安全等诸多领域。在人类面临越来越多的共同性问题、越来越成为命运共同体的新情况下,我们要实行有中国特色并能展示负责任大国作用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就要充分调动国内方方面面的资源和潜力,尤其要提高政党、军队、智库、文化团体、民间组织在国家整体外交中的作用,通过科学谋划、统筹考虑、分工协作,形成推进国家对外关系、捍卫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形象的更大合力,夯实我国同世界各国友好关系的民意基础,使我们的外交工作更具时代特征,更适应国内国外两个工作大局的需要。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步,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同行,必须更好地展示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建设性作用,勇于有理有力有节地为捍卫自身的主权安全、民族尊严和发展权益,为维护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而斗争。为此,要旗帜鲜明地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坚定不移地维护国际公平与正义,理直气壮地反对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以任何形式颠覆别国合法政权。与各国人民同舟共济,共同推动建立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意愿,也是我们外交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世界在巨变,中国在崛起。机遇无时不有,挑战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制定的对外工作总方针和各项政策,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终将大有作为,也一定能为争取人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作出新贡献。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9日 17:28 来源:党建读物出版社 编辑:朱子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