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国梦》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对世界霸权,不能提供“战略再保证”

2009年,美国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提出了一个新的口号,就是“战略再保证”。他说:“正如我们和我们的盟友必须表明的,我们已经准备好欢迎中国作为一个繁荣和成功的大国的到来,中国也必须向世界其他国家再保证它的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全球角色不会以其他国家的安全和幸福为代价。”

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不会以其他国家的安全和幸福为代价,但是也不能以维护某一个国家的世界霸权为交换。霸权是世界丛林原则的产物和体现,和平和谐的民主世界,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不需要森林之王。21世纪的文明大国,有责任带头摒弃“霸权思维”,放弃“霸权竞争”,终结“霸权循环”。中国对世界的战略再保证,就是不争霸、不称霸,就是为建设无霸世界做贡献。

战略再保证:中国不做“世界霸权接班人”

2009年8月10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其个人网页发表题为“我的政治哲学”中说到:“日本处于为继续维持霸权地位而奋斗的美国与谋求成为霸权国家的中国之间,如何维持政经独立、守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这是日本也是其他亚洲中小国家所烦恼的问题。”其实,鸠山由纪夫相只说对了一半。美国确实是一个为继续维持霸权地位而奋斗的国家,但是中国崛起的目标不是成为霸权国家,而是成为强大的非霸权国家。

中国的崛起,不是霸权的崛起,而是世界霸权的终结。中国和美国的战略竞争,目标不是霸主地位的更替和取代,不是世界霸权换霸主,而是终结一个旧的霸权世界,形成一个没有霸权的新世界。世界正处于历史的拐点,财富和权势正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个拐点和转折,就是从有霸世界向无霸世界的转折、转型。中国的崛起,正带动着一个新世界的崛起,推动一个多极化无霸世界的形成。

中美两国战略博弈,将深刻改变世界面貌,也将深刻改变两国的命运。在这场战略大博弈中,美国将完成由霸权国家向非霸权国家的转型,美国将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后一个”霸权国家。而中国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非霸权的世界冠军国家。

世界霸权,美国不谋求连任,中国不谋求接班。这才是中美两国应该互相承诺的“战略再保证”。

“抢救美国”:霸权不是美国的生命线

美国真的到了需要抢救的时候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提出要与中国“同舟共济”,在某种程度上就体现了这样一种心情。

“抢救美国”,从金融危机中抢救,给予支持和帮助,是具体抢救。要实行根本抢救、总体抢救,就是要帮助美国克服“霸权病”,这是一个威胁世界也断送美国“国运”的政治致命病症。

美国的各种困扰,有一个总的根源,实际上是“霸权困扰”;美国的各种危机,根源在于“霸权危机”;美国的衰落,实质是“霸权的衰落”。因为在当今世界,靠霸权兴国,靠霸权强国,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凡是坚持持续世界霸权的国家,都必然要走向衰落、没落。只有向“非霸国家”转变,向“无霸世界”前进,才能够从根本和长远上摆脱战略被动。

世界霸权,是世界强国的癌症。大国会为霸权而丧命。历史的逻辑是霸权亡国、霸权误国、霸权衰国。世界霸权对于美国来说,是一条衰落之路、没落之路。世界霸权是一个威胁世界也威胁美国的战略陷阱。要把美国从这个战略陷阱中拉出来。更确切地说,美国要实行自救,要自觉从世界霸权的陷阱中跳出来。美国战略的根本问题不是警惕和害怕别人挑战它的霸主地位,而是抢救自己尽快跳出霸权陷阱。

美国未来的前途和出路,在于彻底转变靠霸权兴国、靠霸权强国的战略思维, 把美国从霸权思维、霸权战略、霸权目标中解放出来,实现国家的根本转型,就是由霸权国家转型为非霸权国家,成为世界上的正常国家。这将是美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革命。

 

让世界“告别霸权”:中美博弈的使命与贡献

中美矛盾的实质在于,美国的战略追求,是维持单极化、持续其世界霸主地位。而在世界多极化的大潮中,中国是立在潮头并且快速崛起。中国和美国矛盾的核心,是国际秩序的未来是单极还是多极;是建设一个多极化的民主世界,还是建设一个单极化的霸主世界;是持续“有霸世界”,还是终结世界霸权,创造“无霸世界”。

近代世界历史上的大国博弈,都是围绕世界霸权的更替进行博弈。每次博弈的结果,都是旧的霸权终结,新的霸权开始,这成为大国崛起的宿命,成为大国博弈的循环。

21世纪中美两国的大国博弈,是一种史无前例的新型大国博弈。这种新型的博弈,新就新在:这种博弈不是围绕“世界霸权的更替”进行,而是围绕“世界霸权的终结”展开。中美战略博弈的历史使命和历史结局,就是实现世界霸权的历史终结。

中国和美国,应该对世界有一个“战略保证”,有一个“战略承诺”,那就是以“终结世界霸权,创造无霸世界”为使命,做到:美国不做世界霸主,中国不争世界霸权,像奥巴马提出建立“零核世界”那样,提出建立“零霸世界”;像提出建立“无核世界”那样,提出建立“无霸世界”。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8日 11:49 来源: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