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科学发展的辉煌成就 伟大事业的崭新篇章》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基本信息】

作者:总政治部宣传部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7月

【内容简介】

为帮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十七大以来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取得的辉煌业绩,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以胡主席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激励全党全军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总政宣传部组织国防大学专家教授编写此书。此书从八个方面全面系统阐述十七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及外交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目录】

科学发展的辉煌成就 伟大事业的崭新篇章

第一讲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取得重大成果

第二讲 经济建设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第三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步

第四讲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

第五讲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第六讲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第七讲 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第八讲 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

第九讲 外交工作和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

后 记

科学发展的辉煌成就  伟大事业的崭新篇章

新世纪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党和国家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第一讲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取得重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真理。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灿烂的真理光芒,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一、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总结和概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胡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重要论断,从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个方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境界。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革命成功后,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党科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条道路上,我们经受住了各种风险和挑战的严峻考验,创造了“中国奇迹”。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是我们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一大历史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性质、基本国情和具体历史文化条件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艰辛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二、创造性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上迈出新步伐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

党的十七大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把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础在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根本在于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动力在于创新体制机制。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提出以来,我们党继续坚持和发展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党的理论宝库。

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是党中央着眼解决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能源资源约束日渐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严重等重大矛盾问题提出来的。党的十七大要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并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2010年2月,胡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八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工作。同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就是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主题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此作了进一步强调和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汲取人类思想精华、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造性提出来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思想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

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突出强调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未来5年我国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强调要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表明了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将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传承文化、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2005年2月,胡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次把社会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和主要任务。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党的十七大着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主席进一步强调,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深刻反映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价值。

关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主席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了系统阐述,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和水平,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根本途径。

三、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为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

胡主席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中,全面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科学筹划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实现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与时俱进。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实现党的历史任务,要求我军担负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2004年,胡主席科学概括和阐述了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即: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体现了党的历史任务对军队的新要求,反映了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新需要,顺应了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这一新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拓展了我军的职能任务,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目标,提高了军事斗争准备的标准,充实了军事力量运用的指导原则,拓宽了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视野。

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是胡主席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科学把握军队建设历史方位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早在2005年,胡主席就从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明确提出了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思想。2010年底,胡主席第一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必须更加注重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部队,更加注重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更加注重提高军队建设质量和效益。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是统领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总纲;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是解决军队建设两个“不相适应”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就是要把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到以信息为主导、以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为增长点、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上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官兵素质提高、管理创新上来,转到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上来,就是要坚持把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作为龙头,坚持把全面提高军队信息化水平作为发展方向,坚持把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发展新型作战力量作为战略重点,坚持把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作为重要途径。胡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纲和必由之路,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全局指导意义。

注重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部队,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新形势下,我军思想政治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以创新精神把思想政治建设抓得更加扎实有效。在2008年底军队一次重要会议和2009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胡主席强调指出: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是新世纪新阶段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的时代课题。胡主席关于“三个确保”时代课题的重要论述,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基本任务,集中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把我们对思想政治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正确把握“三个确保”的时代课题,必须把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始终保持我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努力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水平;必须紧紧围绕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我军履行使命提供可靠政治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力人才支持,努力使思想政治建设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

军人核心价值观对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着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现实需要,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2007年底,胡主席明确提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2008年12月,胡主席郑重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号召全军部队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抓紧抓好。2010年底,胡主席进一步强调,要深入持久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2011年底,胡主席又强调指出,要坚持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根本任务。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胡主席着眼时代发展和军队建设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创举。这一重要论述,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思想,抓住了我军永葆本色、科学发展、履行使命的关键性问题,从时代发展和军队建设全局高度,科学概括和阐明了我军官兵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强化全军官兵的精神支柱,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必须坚持不懈地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官兵的思想和行为,使官兵始终保持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真正做到打得赢、不变质。必须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融入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抓好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使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官兵普遍理解认同、自觉培养践行。

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客观要求,是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本色、增强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内在要求。胡主席反复强调,要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在2011年底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胡主席对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作了全面系统论述,强调要坚持我军重视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坚持走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文化发展路子,坚持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根本任务,坚持把保持我军高度团结统一作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着力点,坚持紧贴时代要求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在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胡主席进一步指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着力提高官兵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要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把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突出出来;要重视加强军营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活跃部队文化生活,满足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12年1月,军委下发《关于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对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主要任务作出全面部署。胡主席关于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思想,揭示了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体现了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特殊要求,对提升我军文化软实力、推动思想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富国和强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胡主席指出,“统筹国家资源,兼顾富国和强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多次强调要推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在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国防投入,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主席进一步强调,必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些论述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应该遵循的指导方针,既是对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关系思想的继承,也是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变化的创新和发展,为实现富国强军提供了根本遵循。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兼顾富国和强军的双重目标,必须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新要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包含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决策部署,科学回答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带全局性、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新形势下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四、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理论基础日益巩固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同时,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党的创新理论日益深入人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和教育活动扎实深入开展。注重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根本建设,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广泛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教育活动,按照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头坚持集体学习制度,学习频率高、涉猎领域广、研究程度深,为全党作出了表率。中央先后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等一系列专题研讨班,不断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领导干部的政治信仰、价值追求和思维方式。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全党理论学习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在规范化、制度化中不断深化。组织编写《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及《学习导读》、《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等一批重点理论读物,编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及其关于经济、科技、党建等方面理论的8个专题《学习纲要》,编写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系列《学习读本》,全面准确地阐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为加强理论武装提供了重要教材和辅导材料。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果丰硕。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2004年中央确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研究阐释、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组织深入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研究阐释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中央全会精神,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组织工程专家和社科界广大专家学者,以及全国7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把研究力量和主攻方向集中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形成了一大批有理论深度、有实际价值的研究成果。重新审核和修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点著作的译文,推出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为准确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提供了重要依据。构建全面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已成为一级学科,并下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等6个二级学科,一批高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在教师和大学生中的吸引力、影响力空前增强。

党的创新理论走向大众的形式和载体不断丰富。科学理论只有大众化,才能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党的十七大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全党积极探索党的理论走向大众的有效形式和载体,架起了理论与群众、政策与百姓之间的桥梁。从中央到地方层层组织宣讲团,深入企业、农村、社区、学校等开展宣讲,极大推动了干部群众思想的统一和力量的凝聚。2007年以来,先后推出《复兴之路》、《伟大的历程》、《改革开放30年纪实》、《辉煌60年》、《旗帜》等文献片,以及《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影片,引发观看热潮。2003年以来,中宣部连续9年组织编写《理论热点面对面》,编写《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深入浅出地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全社会受到普遍欢迎,创造了销售奇迹。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7日 14:22 来源:解放军出版社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