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基本信息:

    书名:《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   

    编者: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出版发行:中央文献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排版:北京地质印刷厂   

    开本:880×1230 32开   

    字数:75千字   

    时间:2008年9月第一版 2008年9月第一次印刷   

    ISBN:978–7–5073–2618–5 内部发行

    内容简介: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分别收入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论述,收入了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中央文件中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目录:

    第一章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1)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2)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3)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4)

    第二章 邓小平论科学发展

    ·邓小平论科学发展(1)

    ·邓小平论科学发展(2)

    ·邓小平论科学发展(3)

    ·邓小平论科学发展(4)

    ·邓小平论科学发展(5)

    ·邓小平论科学发展(6)

    第三章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1)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2)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3)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4)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5)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6)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7)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8)

    章节试读: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1)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

    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82-283页。

    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毛泽东《矛盾论》(1937年8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301页。

    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79页。
    
  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94-1095页。
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438-1439页。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毛泽东《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文集》第5卷第345页。
 
  在农村中压倒一切的工作是农业生产工作,其他工作都是围绕农业生产工作而为它服务的。任何妨碍农业生产的所谓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必须避免。

    毛泽东《对〈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决议〉的批语和修改》(1953年3月24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第151-152页。
 
  社会主义经济法则是发展生产,保障需要,这是主要的、基本的,是起领导作用的经济法则。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53年7月29日),《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289页。
 
  我们要向先进的国家和民族学习,学习对本民族有用的东西,但不是所有的方面都要学别的民族,而要保持本民族的特点。

    毛泽东关于西藏问题的谈话(1955年3月8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第113页。

  只要我们更多地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学,一句话,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少犯主观主义错误,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是一定能够达到目的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55年3月21日),《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93页。

  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所思考的、所钻研的,是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现代化的国防,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55年3月31日),《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95页。
 
  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

    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选》(1955年9月、12月),《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47页。

  任何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必须注意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人力和设备,尽可能改善劳动组织、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一切可能节约的人力和物力,实行劳动竞赛和经济核算,借以逐年降低成本,增加个人收入和增加积累。

    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选》(1955年9月、12月),《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61-462页。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页。

  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决定一切的是要有干部,要有数量足够的、优秀的科学技术专家;同时,要继续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我国人民还要同世界各国人民团结一起,为维护世界的和平而奋斗。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页。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2)

   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所以这也是一个对于发展内地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如果是真想,不是假想,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6页。
  
  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为此,就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军民兼顾”、“公私兼顾”。 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8页。
 
  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8页。
  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1页。
  
  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破坏这种必要的统一,是不允许的。同时,又必须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各地都要有适合当地情况的特殊。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2页。
  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41页。
 
  自然科学方面,我们比较落后,特别要努力向外国学习。但是也要有批判地学,不可盲目地学。在技术方面,我看大部分先要照办,因为那些我们现在还没有,还不懂,学了比较有利。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42页。
  
  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这些矛盾在实践中是否能完全处理好,也要准备两种可能性,而且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一定还会遇到新的矛盾,新的问题。但是,像我们常说的那样,道路总是曲折的,前途总是光明的。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44页。
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44页。
 
  各国应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决定方针、政策,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特点结合起来。中国的经验,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即使是好的经验,也不一定同别的国家的具体情况相适合。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

  毛泽东《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956年4月29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64页。

  革命是为建设扫清道路。革命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加以改变,把经济制度加以改变,把政府、意识形态、法律、政治、文化、艺术这些上层建筑加以改变,但目的不在于建立一个新的政府、一个新的生产关系,而在于发展生产。

  毛泽东《同工商界人士的谈话》(1956年12月8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82页。

  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86页。

  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99页。

  要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我看,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00页。

  十大关系:

  (一)重与轻、农关系

  (二)沿海与内地关系

   (三)经济与国防关系

   (四)国家与生产单位(工厂、合作社)与个人关系

   (五)中央与地方关系

   (六)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

   (七)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及其他人关系(长期共存)

     (八)敌我关系

   (九)人民内部关系(是非关系),一家与百家关系(百家争鸣)

     (十)中国与外国关系

  毛泽东《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讲话提纲)》(1957年2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314-315页。

邓小平论科学发展(1)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1页。 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当然,在西北、西南和其他一些地区,那里的生产和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国家应当从各方面给以帮助,特别要从物质上给以有力的支持。

  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建议同志们认真加以考虑和研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

  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一句话,就是搞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搞好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你不抓住四个现代化,不从这个实际出发,就是脱离马克思主义,就是空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2-163页。

  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3页。

  现在全国人口有九亿多,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农民。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就都成为严重的问题。我们要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但是即使若干年后人口不再增加,人口多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也仍然存在。我们地大物博,这是我们的优越条件。但有很多资源还没有勘探清楚,没有开采和使用,所以还不是现实的生产资料。土地面积广大,但是耕地很少。耕地少,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这种情况不是很容易改变的。这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特点。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4页。

  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四项是:

  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4-165页。
 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8页。

  我赞成劲可鼓不可泄。但是要强调一点,我们需要的是鼓实劲,不是鼓虚劲。就是说,我们的工作要扎实,效果要实实在在。所谓鼓实劲,不鼓虚劲,拿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弄虚作假,不能空喊口号,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

  邓小平《关于经济工作的几点意见》(1979年10月4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6页。
 
  八字方针,核心是调整。调整是为了什么?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是为了创造条件,使得在调整过程中,特别是调整以后,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又比较快的发展速度。最近在发展速度上,发生一个明后两年工农业总产值是增长百分之八还是百分之六的问题。我的意见,增长百分之六也可以,但一定是不加水分的百分之六,扎扎实实的百分之六,不在乎这两年的速度是高一点还是低一点。“文化大革命”中公布的数字就有虚假,有重复计算的问题,有产品不对路、质量很差的问题。知道这一点对我们今天考虑问题有好处。以后要求的速度、数字是扎扎实实的,没有水分的,产品要讲质量的,真正能体现我们生产的发展。如果做到这一点,其他的作风也都会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也会提高,实际得到的利益多得多。

  邓小平《关于经济工作的几点意见》(1979年10月4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7-198页。

  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邓小平《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7页。

  我们从八十年代的第一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搞四个现代化建设这个总任务,我们是定下来了,决不允许再分散精力。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41页。

  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得太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更使我们吃了很大的苦头,造成很大的灾难。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就是爆发大规模战争,打仗以后也要继续干,或者重新干。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49页。

  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0页。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7页。

邓小平论科学发展(2)

    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

  邓小平《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1980年5月5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4页。

  农业机械化的道路一定要走,剩余的劳动力要转到其他行业去。可以搞多种经营,搞林、牧、副、渔,还可以搞农田基本建设、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我们现在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在城市已经出现,要开辟各种途径,扩大就业。

  邓小平会见英国前首相、工党领袖詹姆斯·卡拉汉时的谈话(1980年5月12日),《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第632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2页。
 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7页。
 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82年9月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

  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

  邓小平《一心一意搞建设》(1982年9月18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页。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

  邓小平《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1982年10月14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6-17页。

  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能源、交通是重点,农业也是重点。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邓小平《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1982年10月14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页。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

  邓小平《植树造林》(1982年11月),《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页。 
 
  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

  邓小平《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3年1月12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

  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

  邓小平《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3年1月12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

  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1983年4月29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页。

  中国是一个大的市场,许多国家都想同我们搞点合作,做点买卖,我们要很好利用。这是一个战略问题。

  邓小平《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1983年7月8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页。
 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页。

  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6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
  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两种关门都不行。我们提出要发展得快一点,太快不切合实际,要尽可能快一点,这就要求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6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65页。
 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翻两番,很重要的是这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能不能达到。

  邓小平《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1984年10月6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7-78页。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

  邓小平《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1984年10月6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8页。
 
  经济发展是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工作就好做了。如果实现了翻两番,那时会是个什么样的政治局面?我看真正的安定团结是肯定的。国家的力量真正是强大起来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也会大大不同了。所以要埋头苦干,艰苦奋斗。从现在到2000年,还有十六年,好好地干,一心一意地干。

  翻两番还有个重要意义,就是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再花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就可以接近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不是说制度,是说生产、生活水平。这是可能的,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89页。 

  现在需要的是全国党政军民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这个问题,我们军队有自己的责任,不能妨碍这个大局,要紧密地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军队各个方面都和国家建设有关系,都要考虑如何支援和积极参加国家建设。

  邓小平《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1984年11月1 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9页。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1)

    我们党已经制定和形成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和一系列基本政策。概括地说,就是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最近再次强调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我们有信心做好工作的根本的、坚实的基础。这次中央领导机构作了一些人事调整,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

  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1989年6月24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57页。
 
  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改革既要克服过去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传统,并且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不断地有所创造。如果不坚决改变那些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和办法,革除过去体制中的弊端,我们的事业就无法前进。

  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1990年12月30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1431页。  

  要通过改革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比如中央和地方,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大中型国营企业和其他企业,以及全局和局部,长远和眼前,国家、集体和个人等等之间的利益关系。改革一定会涉及这些利益关系。基本的原则应该是,从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激发各方面创造精神的优越性,能够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办一些大事情的优越性。这就是说,既要照顾各个方面的利益,又要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1990年12月30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1431-1432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只有通过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同改革开放分不开的。我们已经确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要求,要深入贯彻到实际生活中去,使之具体化、制度化,也都需要通过改革来实现。在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的过程中,我们面临大量新问题,都需要用改革的精神来解决。我们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包括经济、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需要相互协调、配套进行。

  江泽民《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199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162页。
 
 当前,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有条件能搞快一些的就快一些,只要是质量高、效益好、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的,就应当鼓励发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意量力而行,搞好综合平衡,不要一讲加快发展,就一哄而起,走到过去那种忽视效益,片面追求产值,争相攀比,盲目上新项目,一味扩大基建规模的老路上去。要真抓实干,大胆而又细致地工作,齐心协力办好几件大事,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225页。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226-227页。

  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继续办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扩大开放沿边地区,加快内陆省、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加速广东、福建、海南、环渤海地区的开放和开发。力争经过二十年的努力,使广东及其他有条件的地方成为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230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只有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加速发展、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重大任务,尤其需要全社会提高科技意识,多方面增加科技投入,真正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开发研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基础性研究这三个方面合理配置力量,确定各自攀登高峰的目标。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中华民族要占有应有的位置。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的机制,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认真抓好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232-233页。

  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处在艰巨的创业时期。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来支持和鼓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些都应该成为新时期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所要大加倡导和发扬的创业精神。这些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就是邓小平同志所一再倡导和论述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江泽民《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1993年3月31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301页。

  发展经济不能只靠增加投资、扩大规模、铺摊子、上项目等外延方式发展新的生产能力。我们现在的财力有限,利用外资也要有国内资金配套,也是有限度的。靠发钞票搞发展,势必会带来通货膨胀,到头来,就要急刹车、治理整顿。建国以来已经几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更要注意和警惕的是不能把资金用来搞泡沫经济,这在国外是有教训、吃过苦头的。发展经济一定要着眼于已有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技术进步,开发新产品,加强科学管理,降低物耗,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提高,创造的财富增多,人民收入增加,市场扩大,才能扎扎实实地推动经济的发展。

  江泽民《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8月27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16-117页。  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尽管各地的发展不平衡,但在经济上是一个整体,相互支持,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且根本的利益是一致的。我常比喻,我们事业的发展如同一艘前进中的航船,中央和地方都在这条船上。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同舟共济,谁也不可能置身于整体之外,谁也不能强调自己这里要特殊,更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如果船翻了,无一幸免,都要遭殃。只有大家都认识到这个道理,我们的航船才可能乘风破浪、胜利前进。

  江泽民《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8月27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17页。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越是加快改革开放,越要重视农业、保护农业、加强农业。要真正地而不是表面地、实际地而不是口头地、全心全意地而不是半心半意地加强农业这个基础。建国初期实行依靠农业积累发展工业的战略是必要的。现在条件不同了,应该调整结构,包括调整基本建设投资、财政预算内资金、信贷资金结构。宁肯暂时少上几个工业项目,也要保证农业发展的紧迫需要。特别要保证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保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保证贫困地区的开发和建设有较快的进展。在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安排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安排工农业两大门类资金投放的比例。

  江泽民《要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1993年10月18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44页。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是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重要战略方针。越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加强人民正确的思想道德武装,弘扬崇高的民族正气,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尚。这样才能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重要保证,才能确保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江泽民《以人民群众为本》(1994年1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364页。 
 
  改革、发展、稳定,好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所以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领导艺术。

  江泽民《在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讨论会上的讲话》(1994年3月11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211页。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近十二亿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依靠什么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呢?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1994年6月14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369页。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不但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江泽民《在接见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全体同志时的讲话》(1994年10月29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120页。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2)

    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的市场经济的性质。西方市场经济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符合市场一般规律的东西,毫无疑义,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借鉴,这是共同点;但西方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搞的,我们的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搞的,这是不同点,而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也就体现在这里。

  江泽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1994年12月9日—14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203页。

  国民经济要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健康这两个字很重要。它包含的内容很多,比如说,它要求质量要高,成本要低,技术要优良,产品性能要好,等等。持续、快速、健康这六个字,我们要一直坚持下去,这是积多年正反两方面经验才确立起来的我国经济顺利运行的唯一正确的路子。这个路子来之不易啊!大家一定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毫不动摇地照此去做。这六个字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健康是持续、快速的保证,如果不健康,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问题,持续、快速就会被迫打断。坚持这六个字,目的是为了避免和减少经济工作中的曲折,尽快把我国经济搞上去,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江泽民《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4年12月9日—14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207页。

  人口问题不只是数量问题,还包括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与分布等问题。要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普及文化教育、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妇女地位、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实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努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及道德修养和身心健康水平,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国民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我们不仅要妥善处理好当代人口与发展的关系,还要为子孙后代创造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江泽民《在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95年3月18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287-288页。
 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强盛。这是顺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正确抉择。

  江泽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5月26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28页。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稳定局面;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落后状况,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都离不开发展。今后十五年我们有充分条件继续实现经济较快增长,必须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加快发展。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十七年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的。实现未来十五年的奋斗目标,关键仍在于深化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下世纪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了代价才取得的共识。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各方面利益关系变动较大,各种矛盾可能会比较突出,保持稳定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多么好的规划、方案都将难以实现。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61页。

  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必须更新发展思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种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62页。  

  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63页。  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必然不断优化升级,逐步形成同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合理结构。这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我国也不例外。处理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有很大发展。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还不协调。今后,必须大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64页。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处理地区差距问题。一是要看到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现象。二是要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三是解决地区差距问题需要一个过程。应该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66页。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两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单纯强调这一面、轻视或者忽视另一面,都不利于改革和发展大业。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效率和公平等关系方面,应该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67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果差距悬殊,而且任其扩大,就会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后果。我们必须坚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同时,要把调节个人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70页。

  我们这样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搞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要引进先进技术,但必须把引进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优势;要利用国外资金,但同时更要重视自己的积累。这样才能争取时间,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绝不是要闭关锁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71页。 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国家大、人口多,情况复杂,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赋予地方必要权力,让地方有更多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发挥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强整个经济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全国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央必须制定和实施全国性法律和方针政策,才能保证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维护全国市场的统一,促进国民经济有序运行和协调发展。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71-472页。

  农业是社会效益大而比较效益低的产业,光靠市场调节不行,必须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加以扶持和保护,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共同做法。要制定引导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农业流动,多方筹集农业发展资金的政策。合理调整工农、城乡利益关系,按价值规律同农民打交道。健全主要农产品风险基金和储备调节制度,减少农业的市场风险。引导二、三产业加强对农业的支持,逐步形成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以工带农的机制。充分运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更多一些利用国外资金、技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从农业自身来讲,要强化科教兴农,优化内部结构,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路子,逐步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从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变。

  江泽民《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奋发进取,讲求实效,做好明年经济工作》(1995年12月5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129-130页。

    发展高技术,要始终突出自主创新。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才能减少对技术引进的依赖,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我们要立下一个雄心壮志,就是必须尽快地使我国摆脱高技术落后的局面,努力研究开发出自己的具有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努力创造并掌握好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努力建设强大的民族高技术产业。这是关系我们经济繁荣、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战略之举。

  江泽民《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1996年4月4日),《论科学技术》第71页。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环境保护,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江泽民《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6年7月16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532页。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3)

    进行经济风险防范研究,是新形势下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经济风险防范问题,是为了保证国家经济安全。这项工作主要是从宏观、全局和长远战略的高度,观察、预测、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对策。这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工作,直接关系到顺利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关系到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确保我国经济自主、自立乃至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关系到维护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做好经济发展风险的防范工作》(1996年8月6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537页。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也难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江泽民《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97年5月26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382页。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在我们这样的东方大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伟大的胜利。但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13-14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14-15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17页。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17页。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17-18页。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实现“九五”计划和二0一0年远景目标,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个时期,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改革在一些重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并在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真正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18-19页。  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19页。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0页。    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1页。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6-27页。
  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并逐步向更高的水平前进。努力增加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拓宽消费领域,引导合理消费。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充实精神生活,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特别要改善居住、卫生、交通和通信条件,扩大服务性消费。逐步增加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提高教育和医疗保健水平。实行保障城镇困难居民基本生活的政策。国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7-28页。 

  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33页。
  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这个指导思想一定要明确。现在,国际竞争这样激烈,无论从目前搞活国有企业还是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看,非这样做不可。

  江泽民《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1997年12月24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92页。 

  亚洲一些国家的金融危机,向人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教训。我看至少有三个问题很值得深思。一是,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合理的经济结构之上,必须有自己强大的基础产业,否则经不起困难和风险的冲击。二是,现在国与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影响越来越大,谁也不可能关起门来搞现代化建设,不可能回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激烈复杂的国际竞争。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参与这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既要充分利用其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来发展自己,又要清醒认识和及时防范其中可能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和风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这一点,对于像我们这样经济技术实力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如何趋利避害、掌握主动权,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问题。三是,经济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但它不是孤立进行的。在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这些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做得不好,如果法制不健全、政治腐败、社会风气不良,就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全局。

  江泽民《做好经济工作,增强承受和抵御风险的能力》(1998年2月26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102页。 

  正确处理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是我们必须经常加以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一个现代化的国防,是保障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历来十分关心。这些年来,在国家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尽可能地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经济实力还不强,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经济上不去,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也搞不成。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与国防现代化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方针。我们不能同发达国家比国防投入,必须走一条经费投入比较少而效益比较高,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路子。

  江泽民《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讨论会上的讲话》(1998年3月10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478-479页。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2日 16:0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