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读懂中国改革:关键五年2016-2020》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从供给方面发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厉以宁(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2015年10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10月15日在二十国集团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又重申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共同协同发力。至此,供给方面改革进入决策公共讨论。

  何谓供给方面发力

  经济学当中经常考虑供求平衡问题,都认为可以从需求方面调控,也可以从供给方面着手调控,二者区别在哪里?从需求方面调控是近期可以做到的,主要通过增加财政收入、货币贷款来刺激需求,或者用减少财政收入和减少信贷来抑制需求面。

  需求方面调控是近期的调控,供给方面调控是中期的调控,主要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产业政策的调整、技术政策的调整、资源配置的调整,这些都不是短期就可以见效的。

  供给方面可以抑制供给,但不是主要的,抑制供给比如关闭产能过剩、消耗能源和资源过多的企业,看起来容易,实际上也会遇到困难,比如怎样安置失业工人、怎样处理闲置设备和厂房。当然供给方面的发力和需求方面的发力都可以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供给方面的调控比需求方面调控一般要难一点,风险也会大一点。

  风险在哪里呢?风险在于失业人数增加,如果这样长期存在失业,社会将不稳定,因此一谈到供给侧的发力,通常指增加供给而不是关停企业,首先把供给发力讲明。

  供给侧发力的难点和障碍

  在供给产能不够的情况下,盲目扩展产能是有问题的,产能扩张会使停产企业由于重新得到贷款又恢复运行,使资金继续流向那些停产、减产的企业,结果不但宏观上会造成通货膨胀,而且会使国内经济结构更加不合理,结构调整也就更困难。此外,供给增加的同时会带来三个不足:资本不足,因为要增加投资;专业人员跟技工不足;土地能力、淡水、营销力量不足。

  这三个不足都需要统一规划、统筹解决,因此把供给方面发力看成中期调控,需求管理是近期调控。

  要克服供给侧改革的障碍,我有六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可以通过定向调控。定向调控也就是结构性调控,以定向的减税、免税手段来鼓励现有生产能力,增加供给。

  第二,鼓励高新企业的成长,扶持短板行业,以弥补生产能力的不足。

  第三,大力发展新产品,提供居民需要的消费品与服务,以扩大需求。

  第四,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缓解人力资源供给的不足。

  第五,继续简政放权,明确三个清单,就是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这样有利于民间资本投入供给方面,增加供给的主体。

  第六,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加快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使民营企业更快转型。民营企业转型主要是指到了一定规模以后,应该从家族经营制改为现代企业制度,要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产权的细化、产权的奖励。

  增加供给和增加需求往往是互动的

  供给方投资主体和需求方投资主体都不是被动的,他们各有自己的盈利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他们的行为是互相影响的。简要地说,要增加供给必须增加投入,包括资本的投入、各种生产资料的投入,以及人力资本的投入。而要增加需求,除了政府购买以外,更需要民间的消费。民间的消费包括居民的购买力,这就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愿望。

  2015年上半年我曾经在河北做了一些调查,被一些企业家围住了,我针对当前形势给他们提了几个建议。

  第一,让产品更个性化。把自己家里的柜子、箱子打开,里边放的衣服都是很新的,为什么买了不穿?几年前买的,样式过时、料子不够时尚,所以就都不穿了。衣服还是几年前的样式、几年前的料,大家就不买。所以产品一定要个性化,才能打开销路。

  第二,加强购买意愿。购买意愿是很复杂的问题,实际是文化问题,比如你有某种信仰、某种习惯,即使衣服不够了,他也不买,或者宁可把钱存了不消费。所以购买意愿的转变实际是更长期的事情,是跟文化的更新、文化的创新结合在一起的。

  要真正扩大消费,不仅要从居民购买能力方面做出努力,而且要加强他们的购买意愿。年青一代的消费观念跟老一代不一样,但是年青一代一般没有什么钱,有钱可能不一定投入消费,他愿意投资。

  作为投资者,无论是投资到供给方面,还是投资到需求设施方面,一定要考虑回收的成本、利率高低,假设都往供给方面投,这个时候需求怎么样?需求方投资者会转到供给方面,因为感觉到供给方面力量大。假定供给方力量没有需求方力量大,人们又会从供给方面把资金抽出,改投到需求公共设施上,所以双方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资本要先观察,所以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第三,通过供给增加,还需要配套人力资源结构调整。供给不仅要看资本的投入,如果人力资本跟不上、技术工人跟不上、专业人员跟不上,供给不可能取得那么大的效果。所以这里就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要重视供给的发力,要跟人力资源升级结合在一起。我们现在经常讲旧的人口红利没有了,但新的人口红利将不断涌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人类自然升级创造了条件。农民热衷于创办家庭工厂,创办一些小微企业,这都是人力资源在创新。所以中国的人力资源将随着供给的发力逐步提高,不提高跟不上供给需求。供给需要熟练技工、需要责任人员,就要靠创新创业,这是我们能够看到和完成的希望。

  但也要考虑到,人类资源的提高涉及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教育制度要改革。我去贵州调研发现,过去的学院改成工程学院,培养技工,90%的毕业生分到企业,和企业合办,除了增加供给以外,也使得人力资本构成得到改变。

  这也告诉我们一点,旧的人口红利虽然消失了,新的人口红利正在涌现。我到云南也看到职业教育在向沿海一带输送技工,99.99%都能够被企业聘走,所以我们应该看到这个问题。

  供给侧改革要符合经济规律

  供给的增加会遇到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也就是土地有限、资源有限,包括淡水、交通运输等都属于资源有限。东南沿海土地已经稀缺,那就往西部投资。西部土地虽然多,但是其他资源不足,运输成本高。把原料运到那里,成本就高,这个问题怎么办?要增加供给,必须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基础上增加供给,供给是中期的调整,中期的调整就跟政府规划有关。

  增加供给不是万能的,因为供给增加也要符合经济规律,要注意增加供给长期效益,不然将来又会遇到麻烦。

  我们知道新常态已经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但是供给方发力,一方面供给跟需求是互动的,一方面有些问题短期内不容易解决,比如土地供给问题、资源供给有限问题、交通运输问题。

  我对企业家讲过四句话。第一句是让产品更个性化。第二是让服务更人性化。第三句话是把品牌打到国外。曾经有一个调查,给外商发调查表,把知道的中国品牌写下来。最后问卷拿来一看,就一个品牌“茅台酒”。中国的制造业,他们只知道茅台酒,好多国内很有名气的品牌不知道,所以要把品牌打到国外。第四句话是把顾客留在国内。现在到国外旅游的人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旅游者在国外购买生活品花的资金大概是1万亿人民币,为什么到国外买呢?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几个回答。一是买真货。二是国外价格比中国便宜,为什么中国卖得贵?因为关税高。我们到国外去买不是不可以,但是到国外买,增加的税收是外国的税收,增加的就业是外国的就业。这1万亿如果在国内能买到,增加的税收是国内的税收,增加的就业是国内的就业。所以供给方发力要先考虑这些问题,特别是改革中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4日 11:51 来源:中信出版社 编辑:梁秀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