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读书月里好读书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每年4月是全民读书月。但对我来说,每天都是阅读日。迎着春日晨光,早饭后洗漱毕,手洁心清,铺开一炕的书报,跟它们兴奋热烈地打招呼:“嗨!早啊,亲们!谢谢将有你们一天的陪伴,带我进入历史,经历悲喜,感受社会,触摸人心。你们是我一天必吃的营养片,是我生命里的维生素。”春光慷慨慈祥地沐浴我,我的目光则专注于字里行间:与名人对话,与思想者共舞。

  读书是把人生浓缩成精华的最好方式:熏染着古人逸飞的豪情、博大的襟胸;独具的人格、婉约的才情。我尝试着学大师们的读书方法:茅盾的“穷本溯源”、华罗庚的“厚书薄读”、钱钟书的“取长补短”、秦牧的“牛嚼鲸吞”、冯友兰的“知音解味”。一知半解的效仿中,居然也提高了阅读速度和质量。大师们的真知灼见,哪怕学得九牛一毛,都不至于缺钙。读到苏轼时,惊讶地发现:我是穿越到北宋年间跟随苏轼流放时的影子呀!越贬越低的官职,丝毫没稀释了他对社会对民众的关切;越贬越远的荒蛮之地,丝毫没消耗掉他对生活的高涨热情。逆境中他总能随遇而安、人没能辱;自得其乐、乐观接受,并在现实中积极修为内在的品质:既豪放高尚开阔又平凡清雅淡泊。我开心,无须会友,古人多少是同心。

  读书能学贯中西、识透古今:当年清华招新生,大学者陈寅恪出了一道对联题,上联:孙行者。要求考生对下联。有像我一样平庸的大多考生答曰: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都不及格。对出“胡适之”的人是后来的北大中文系教授周祖谟,获满分;对上“祖冲之”的段学复,日后是北大数学力学系主任;还有对“韩退之”“王引之”的也获高分。陈寅恪出的题虽形式简单,但能考察出学生平时的生活常识、知识积累——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平仄相对,意义相对。如果现在各高校的自主招生能采用这样灵活简单又内涵丰富的考题,学校和考生岂不是各得其所?不知是缺乏出好题的大师们还是信息太多太乱没顾得上大道至简的思考?

  读书的目的在于为生活添彩,生活有了阳光;为精神成长,精神有了信仰;为梦想助力,梦想有了翅膀。 读书久了,更觉自己的无知,怎奈生有涯而学无涯。只能更自律地抓紧时间狂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读书久了,想法装满了,自然而溢,与同道者共享。读着读着,打结的情感在书页翻转中缓慢舒展;读着读着,见贤思齐返躬自省,书变身为手握的刻刀,把外观的赘肉内在的邪情私欲统统凿掉,重雕出全新的自己;读着读着,不禁思考:我是否也能变成营养源,书写一段成为子孙可以吸取到营养的历史?帮他们强身健骨,彰显出做人的浩然正气、担当勇气、睿智灵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阳刚骨气?若全民都在阅读,离建设书香社会的愿景就不会太远。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万花吐蕊,一如书香沉醉我心。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1日 06:13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钟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