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现实的热情和理性——读李鲁平的《身与心》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李鲁平的文学评论集《身与心》(中国青年出版社),体现出一位评论家对当下文学现象的关注和热情。

  文学是人学,文学活动主体是人。人的物质与精神的活动是一个身与心、灵魂与物体的问题,所以,李鲁平把他的研究放在“身与心”上。身与心,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承与延续。从老庄到佛经,再到现代哲学,关注现实必然要关注心灵。那么,在今天这样一个欲望化时代,我们何以应对?文学又有何表现?

  《身与心》借用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又融合现代西方哲学思想,来解读作品、剖析问题,寻找超越时代、完善自我、和谐身心的途径,或者通过“致虚极,守静笃”来达致身心平衡。在作者看来,身与心的关系问题表现在多方面,比如传统与现代、日常与非日常、经济与生态、欲望与心灵、文明与野蛮、储藏与裸露,等等。他甚至认为,在现代文明中,文学遇到诸多问题,解救之途也有很多,其中,日常化民间性也许是一个切实的方法:“毫无疑问, 在人逐渐被工具化, 在工具理性逐渐销蚀价值理性的现代性过程中, 文学, 换句话说, 审美, 是可以用来重塑和发现日常生活价值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现代化作为一个巨无霸将人完全工具化、商品化,人面对现代化的威势显得无能为力。我们怎么办?李鲁平认为,通过发掘日常生活的价值来对抗现代化对人性的异化,来寻求人的精神解放,即使不是最终的,也是重要的途径。《身与心》从这个角度来阐释日常写作的意义,可谓独具慧眼,表现出一个优秀评论家开阔的视野、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6日 06:16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钟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