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移动互联时代如何进行“宏大叙事”

侯惠勤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中国梦是什么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比以往任何时候来得更剧烈。现在的公交、地铁上,商场门口、餐厅,人手一机,低头刷屏,“注意力”成了稀缺品。在有限的注意力、碎片化的时间中,如何让普通人关注、阅读“宏大叙事”的著作,是当前政治性普及读物的一大难题。眼前的这本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梦是什么》,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本书以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文字,通俗地表述和诠释了“中国梦”这个当今中国最为宏大的叙事主题,文字清新脱俗、说理透彻到位,既深刻地阐述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重要遵循和本质属性,又脉络清淅地回顾了近百年来国人为“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所进行的不懈探索;既能有庙堂之高的立意,又勃发出田间地头的鲜活气息。

  由曾凡光、冯胜平编著的《中国梦是什么》,以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所做的“广东省居民对‘中国梦’概念认知情况”大型调查为基础,根据民众的认知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中国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口,引导读者思考中国该往哪个方向突围,让读者通过身边的小事、网络热议的事件,立体地、准确地认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历史地、辩证地看待自鸦片战争以来的100年来国人为实现强国富民梦想所作的努力和探索。

  《中国梦是什么》全书一共10来万字的,对于一本书来讲,确实不长,但对于政治读物来说,却也不算短。在阐释“中国梦”的概念上,这本书没有用“伟大意义”、“重要遵循”、“本质属性”等较为抽象、刻板的词汇,而是选用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这样口头表述常用语,消除了与读者的距离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字的形式已经有了较大变化,读者(或者称为用户)的阅读感受不再是正经危坐、沐浴斋戒地听训,而是喜欢边看、边聊、边吐槽的沟通与互动。在多元选择、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要从读者的阅读实际出发进行调整,否则,就会失去读者。

  移动互联网正在急剧的改变着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智能手机让生活变得极度便利之际,信息也爆炸式地成长,以前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的长椅上,你可以看到一个个捧着书卷的人,但在今天,读者的耐心也因此变得不足,甚至可以说,读者似乎不太看书了。我们当然不能一味迁就这种“文化快餐”的浮躁心态,而要通过有效的引导使社会保持一种“笃学、慎思”的追求。但是,也要附之以微调,适应一批互联网阅读群体的习惯,让具有“宏大叙事”的政治读物渗透进去。由于互联网可供选择的内容太多,从读者的角度来讲,没有人愿意将注意力放在没有味道的语言文字上、更没有人愿意接受千篇一律的思想模块。这就注定了,读者的注意力成了稀缺品,而决定注意力停留时间的,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感同身受的说理、叙述,是引导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阅读中产生新想法,以供他们在新的社交圈子去与人“交换”信息、思想。

  《中国梦是什么》这本书,彻底地摆脱了“八股”文风:在描绘未来前景时,没有出现以往那些什么惊涛拍岸、鹰击长空类的字眼,在解释“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时选用了“时代方略”、“发展愿景”、“道路选择”,在介绍“中国梦”的意义时使用了历史必然、现实需要、价值取向和战略设计等新闻报道、口头表达中常用的词汇作小标题。《中国梦是什么》文风的改变,暗合了中央改变文风的趋势。纵观“中国梦”提出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们也发现,讲话显示出强烈的去“八股化”:减少了“气势磅礴”的排比句、不再刻意地“锤炼”对仗句,而是实话实说。在说到中国梦时,习近平甚至毫不犹豫地引用拿破仑的话“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但他很自然地接上了一句:“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文风的改变,无形之中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让读者将更多的注意力停留在这本书上,同时也让读者能迅速把握这本政治读物所要传递的信息。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1日 09: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编辑:阮玉秀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