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读《说不尽的外交》:自大外交中读快乐小故事

任孟山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外交这种事,于我等小民而言,都是大事,而且,好多都是跟我们的生活看上去关系不大的大事。不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时有些大事不一定必须关心。我们不是做外交研究的学者,有些大事甚至没必要关心。反正我读《说不尽的外交》时,更关注的是其中好玩的快乐小故事,以及能从这些故事中捕捉到的其他信息。

  比如,书中记述,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1989年访问中国,快80岁的老头儿突然萌发童心,在从杭州到上海的火车上要当一会“店小二”。他找了块白毛巾搭在肩上,一手提水壶,一手拿茶杯,点头哈腰地给中方陪同人员倒水。

  这就是好玩、好奇心极强的美国人。就像我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学时,见过70多岁的老教授,一边听讲座,一边咬手指,跟个儿童似的,看得我直笑。他自己并不在意。

  再比如,86岁的基辛格在澳门理工大学校庆演讲时,说:“现在站着演讲时我唯一的体育运动了。如果我坐着演讲,那就表明我的生命力不行了。”

  这是美国人活着就要工作的鲜明例证。在美国访学时,我见过蜚声世界的媒介研究领域的教授伊莱休?卡茨,八十四五岁的高龄,吃饭时手哆嗦得厉害,依然在给学生上课,而且整天到学校去听讲座,还经常提问,既幽默又认真,那劲头,不仅让我十分尊敬,还有点发自内心的震撼。

  还有,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经常指名道姓地批评美国霸权,讲话时间经常远远超过规定,计时器响了,他也不理睬。有一次在登台讲话,一上去就掏出手帕,盖住台上的计时器。乐翻了全场。

  如此的趣事在李外长的书里有不少。当然,李外长的书里,主要说的不是趣事,只不过我关注的是趣事。书中大部分内容讲的都是外交,讲的是中国跟大国、小国,跟富国、穷国的双边外交,以及在联合国舞台上的多边外交。作为亲历其中的外交人士,李外长的体验和故事,自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说不尽的外交》有个副标题,叫“我的快乐记忆”,通读全书,李外长的“快乐”确实不少,无论是在非洲小国莱索托做一秘,还是在超级大国美国当大使,都有快乐故事奉献给读者。整本书读下来的感受,不是他在外交生涯的所谓纵横捭阖,而是充溢在他的文字中人生满足感,不管是在肯尼亚当外交小兵,还是做到外交部最高职位,里面的他都有一种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之所以如此,我的理解是,李外长自述“出生在一个贫穷山村。1950年第一次见到汽车,萌发了当汽车司机的梦。1953年上初中,开始天天读报,做起了当记者的梦。但做梦从未梦到过干外交,无意中进了这一行,一干就是49年。”

  这就是人生。有很多不可知,有很多不可预期。但也正因如此,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到他的人生满足感的来源:跟生命过程中的自己,进行纵向比较。这个原则适用于所有人,如果跟过去的自己比较,你若发现人生有些超预期,你若发现自己一点点有进步,你就会总是感到高兴与快乐。关键是,你的人生参照坐标要找准,比如,如果你总是横向比较,可能麻烦就多了,因为总有人比你优秀,总有人比你条件优越,总有人比你进步神速……,如此,你的快乐就不一定弥散在生命进程中了。这一点,李外长做的不错,他的快乐多是建立在跟自己的纵向比较上。

  居庙堂之高者,不论是谁,写回忆录,不外乎两点:一是给历史留下点什么,一是给自己留下点什么;或者说,一是给历史留下点解释,一是给自己留下点解释。大人物的回忆录,甚至在很多时候是给自己留下点解释。不过,我们普通的读书人,不必在意这些,无论你是否认同,每个人都有权利给自己解释些什么。从这个角度讲,《说不尽的外交》也做得不错,其中少有解释,多是事实,读起来多了趣味,且语言平实,有点像拉家长。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9日 09:18 来源:新华网 编辑:阮玉秀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