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党的群众路线学习问答》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6、党员干部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方面都做了哪些有益的工作?

  当前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总的来说,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各级党员干部主动与基层群众开展广泛的座谈交流,深入掌握了解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期待和要求。围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深入查找自身在思想、工作和作风上的差距,培养和群众的感情,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对基层反映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并积极协调解决。帮助基层单位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谋划发展项目,落实发展措施,特别要积极协助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所在的基层单位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深入基层群众,做到“三送”,即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积极推动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措施落实,认真做好扶贫济困工作。与基层群众开展普遍性谈心活动,增进对群众的了解,增强对群众的感情,增长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对基层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困难户开展慰问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采取定点联系、结对帮扶、承诺办事等形式,多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好事。了解掌握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生产、生活问题以及历史遗留问题,认真剖析原因、研究对策,努力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帮助所联系的单位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整改,帮助所联系的基层单位抓好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尽力为基层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密切联系群众,广大党员干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各级党员干部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对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格外关注,重点帮助。始终坚持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善于在新的条件下做好群众工作。党员干部,既要到工作形势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也要到问题较多、矛盾尖锐的地方去同干群一起解决问题。既引导和支持先富地区先富群众进一步发展,也关心和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既锐意改革,大胆进取,又注意使改革的力度同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相适应。既宣传教育群众,又学习人民的高尚品格和聪明才智。深入群众讲求实效,不要增加基层和群众的负担,坚决不搞花架子,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扩大民主,加强法制,建立通畅、规范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新时期广大群众的自主意识、平等意识、法制意识和参与意识在不断增强。针对这种情况,必须扩大民主,加强法制。建立通畅、规范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是扩大民主和加强法制的重要举措。建立通畅、规范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可以增强、扩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信任度,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和广大党员当家作主权利得到落实的具体体现。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群众的监督,乐于接受群众的监督,养成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的习惯。只有这样,党群关系才会更加和谐,党的执政地位才会更加巩固。接受群众监督必须首先接受党内群众的监督,以党内监督带动全社会的监督。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认真落实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完善监督机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加强对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和函询等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认真落实地方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开展党内询问和质询的制度,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深入开展巡视工作,继续抓好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及时掌握群众反映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正。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开展反腐倡廉,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作用,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形成惩恶扬善、祛邪扶正的舆论氛围。

  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以人为本,就是必须坚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的观点。要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原动力,通过发挥所有人的聪明才智,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公民平等享有政治、经济、文化权益提供制度保障,使每个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权利;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人民群众能更好地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协调好各方利益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执政党必须突出利益整合功能,协调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必须首先关心工农基本群众的利益,不解决好这部分群众的生活问题,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无从谈起。必须建立良性的利益调节机制,按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努力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必须扩大工农基本群众政治参与。当下工农群众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比例相对较少,经济上的弱势群体有可能成为政治上的弱势群体,因此要注意引导和更多吸收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小企业家等参政议政,坚决禁止变相以财产规模确定政治参与资格甚至贿选现象。必须坚持不断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纽带,在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的前提下,创新民生问题的民主保障制度,在实施民生工程中,“干不干”百姓定,“干什么”百姓选,“怎么干”百姓提,“干得好不好”百姓评,建立“以民主促民生”的工作机制;同时,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住房、看病等突出问题。

  重视并善于开展群众工作,既站在群众的前面引导群众,又时刻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强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历史证明,只有不断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人民群众才会真心实意地拥护党,无怨无悔地跟党走。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做好群众工作。毛泽东就要求必须“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等“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历代领导也反复强调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三深入”为党政干部加强群众工作指明了正确的工作方向。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走出会议室,走进群众中”,做到在实践中提高党员素质,拓展党群干群沟通渠道,传播基层群众声音,提高决策科学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可见,只要真正“向下”,潜心深入,倾听真实声音、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真实材料,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就一定能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我们工作赢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关键是党员干部要有一颗为民之心,善于体察民情,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新的历史时期,我党注重从制度上保障党的群众路线得到落实,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接地气”、解民忧、强党性。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与基层的联系,听民声、解民忧,与群众和谐相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只有党员干部把群众放在心上、当亲人,群众才会把党员干部放在心上、当亲人。党员干部只有同群众朝夕相处,才能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过去在做群众工作时,往往容易就事论事,重视一时一事,而忽视群众思想沟通和教育引导的局限。“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首先在感情上与群众融为一体,才能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身入,也做到了心入群众,把人本理念植根于群众工作中,以把群众当主人的真心、当亲人的热心、当老师的虚心、当裁判的诚心,同群众零距离接触,主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了解民生诉求,到群众最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化解矛盾,真正把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8日 09:42 来源:人民日报出版社 编辑:葛燕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