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特征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汲取人类思想精华、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造性提出来的,拥有广泛而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思想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现实性、民族性、开放性。

一、科学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反映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蕴含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包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能够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价值力量转化为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物质力量,是真正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体系。

二、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源于社会生活,是对社会生活的思想反映和心理感知,其内容和形成发展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受制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全部社会生产关系。因此,任何意识形态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代发展的进程相一致,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改革开放之初,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战略方针,这时的核心价值观突出的是富强、文明两个要素。党的十二大,在提出经济建设目标的同时突出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要求,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党的十三大确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第一次明确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时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富强、民主、文明三个要素。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提出“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时代命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党的十七大再一次与时俱进地丰富了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表述,在富强、民主、文明、人的全面发展奋斗目标之后加上了和谐的要求。核心价值观要素的不断增加,并不仅仅是提法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整体性系统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的确立,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和处理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更为完整、更加科学的坐标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必将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眼于当今时代的发展变化和要求,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潮流,富有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三、先进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契合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要旨。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集中反映着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反映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质,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系统凝练地整合在一起,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进步的价值观,它具有主导社会思潮的先进性特质。在我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其他任何价值观都不可替代的先导性和影响力,因而必然成为主导社会思潮的伟大精神旗帜。

四、现实性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经济社会转轨的现实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空前的活力,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真切反映而不刻意回避、扎根现实而不虚无缥缈的价值观,满足人们的精神渴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脱胎于固有的套路和陈旧的范式,也不是源于抽象的思辨。它是鲜活的实践经验的提炼,是群众创造精神的升华,是时代呼唤的产物,来自实践、贴近实践、指导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深深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思想根基,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

五、创新性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30多年来,社会主义事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壮大,我们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并以创新保障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根植于创新的沃土之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具有创新的张力与驱动力,能够在继承传统和与时俱进的结合中形成创新性,在紧跟形势任务变化步伐中保持创新性,在增强培育效果的实际举措中体现创新性。创新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能够发挥持续的思想牵引和理念引导作用。

六、民族性

每个民族都存在着特有的文化传统与精神积淀。一种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必须建立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上。这对于文化传承久远、精神积淀深厚的民族来说,更重要、更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方向,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承接,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广泛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光辉。独特的民族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入人心的穿透力和众望所归的凝聚力。一是核心价值观体现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精神。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引用古代先哲的名言,肯定其积极进步的思想,诸如“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等。所以,尽管传统的民本主义存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但是,我们仍可以从中找到许多极具价值的积极因素,以便对传统文化加以合理积极运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二是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概念,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广泛而久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史上,和合的传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了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近年来,我们党先后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理念,都可以从“和合”思想那里找到渊源。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之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符合民族心理,反映民族特征,体现民族品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获得了各族人民广泛认同,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广泛民众基础的价值体系。

七、开放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其根本价值原则是不变的。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开放包容的气度,是坚持与发展的统一、主导性与包容性的统一、发扬传统与立足当代的统一。它善于吸收人类创造的各种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不断用反映时代进步要求的思想观念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是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的价值体系。这种开放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7日 11:1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