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杨虎城与西安事变》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章节选读】

写在前边的话

西安事变已经过去了76年,这段历史虽已过去,但尘埃并未落定。

一篇历史感言,引发两岸较力

从西安事变后到1955年的18年间,除1937年12月蒋介石发表了一篇《西安半月记》作为国民党方面的官方基调来反映这个事件外,不论是国民党、共产党还是社会舆论,对这个历史事件虽不时有所提及,但都没有再就这个事件做出翔实的叙述。其原因从国民党蒋介石方面是害怕世人了解事变的原委、过程、真相;共产党方面则忙着建国安邦;而舆论界并不掌握事件的史实。

1955年,在西安事变中曾亲身参与营救蒋介石的郭增恺,出于对老友杨虎城的情感和对历史的责任,以少有的知情者身份写下了《一个没有交代清楚的问题——西安事变十八周年感言》这样一篇长达十万字的文章,在香港《热风》杂志上连载。西安事变的真相从一个新的角度第一次系统公布于世。

郭增恺的文章一出,戳穿了蒋介石长期隐瞒事变真相,编造和歪曲历史事实的许多谎言,在海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与震动。

看到这篇文章,蒋介石急了。他一面派特务给郭增恺寄去装有子弹的恐吓信,同时启用已被他软禁了20年的张学良。

1956年11月13日,蒋介石单独召见负责管理张学良的保密局少将刘乙光,询问张学良的读书、身体及年龄,并命刘向张宣布两项禁令:不准收听中共广播;不准同警卫人员接近。张闻听之后,颇有震雷贯耳之感,“反复思维,深自反省”。紧接着蒋介石又下达了让张学良写出西安事变回忆的指令。张学良在日记中这样记述:“老刘前日连夜去台北。今日返,午饭后来余屋,告知我,彼系被总统召见,告他令我写一篇西安事变同共产党勾结经过的事实,再三嘱咐要真实写来,并说此为历史上一重大事件。言后又再告刘嘱余要安静。”于是,张学良按照蒋介石的吩咐开始撰写西安事变回忆录,一个月后完成了初稿。

1956年12月18日,刘乙光到达台北,将张学良的回忆长函面交蒋介石。同月20日,蒋即传唤刘乙光,声称“(张学良)对共产党(的认识)已有进步,我甚安慰。他将来对革命还可以有贡献”。同时命刘将郭增恺的文章转交张学良,要张在回忆录中加以驳斥:“这篇东西(指郭文)对我们俩都有关系,必须有以辟明以示后人。”言谈之间,给刘的感觉是,蒋“需要甚急”。

郭增恺因不是张学良的部下,事过多年,张对郭已记不清了。但为了完成蒋交代的任务,张学良苦思凝想后将“回忆”修改了两小段,另写了《慨中国文人之无行》一文来交差。张在该文中说:“有郭增恺其人者,当年在西北公路局任职,为杨虎城之嬖佞。……此人真不知羞耻者。”“我等当年读过蒋总统日记之后,自认抗日之事已有着落,追悔孟浪,不明领袖谋国苦衷,恭送总统回京,自动随从请罪,说不到什么条件成交,更谈不到见证,就是有见证的话,恐亦轮不到该郭增恺名下。”同时,张学良于12月21日致蒋一函,声称读郭文之后“可气亦殊可笑”。函云:“此人为谁,良诚已忘却,假如良所知的那人是对,彼乃一小丑角色。 他不是共党,他是属于共党尾巴的第三党,在第三党中也不是什么重要者。当年曾为杨虎城嬖幸官僚政客之流亚也。在回忆文中难将其人搀入,兹仅就其故说之处,针对如上,以证其无的之言,另写一纸以驳之,未审可用否?” 

蒋介石拿到了这篇讨郭的檄文,忐忑不安的心总算平静了一些。当下,他没有再逼张学良写其他材料,因为他已经取得了张学良为他历史所上的政治保险单——《回忆西安事变》。

根据他对张的了解与把握,只要张自己写下来了,到死不会再翻案了。他想,当年参与谈判的杨虎城已被杀了,张学良已成这样,郭增恺有张学良去驳斥已十分有力了,今后西安事变的历史就无须多虑了。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宋子文在事变后用英文写下了亲历经过,40年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向世界公布。这份历史资料,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戳穿了他煞费苦心编撰的《对张、杨训词》、《西安半月记》等谎言。

自1957年初起,张学良又遵蒋介石之命,开始撰写范围更广的回忆。4月22日完成,取名《杂忆随感漫录》。该稿一部分回忆张作霖,题为《我的父亲和我的家世》;另一部分回忆自己,题为《我的生活》,其中涉及西安事变的有《我之与国民党》和《出洋归国与管束》两节。张在该稿中指责中共“包藏祸心,别有所图”,赞扬蒋在西安事变中“刚正严厉”,自贬行动鲁莽,思想幼稚,可耻而又可笑,等等。

1958年,蒋介石将张学良所写的西安事变回忆在台湾高级干部中公开。很快这些内容就传到了大陆,在相关人士中引起震动。许多人出于对张学良的热爱与崇拜,当时否认这份回忆录的真实性,称之完全是台湾方面伪造的。而周恩来却是心知肚明的,他在1961年12月纪念西安事变25周年招待会上欣然接受杨虎城之子杨拯民的建议,在大陆成立起了一个高规格的西安事变资料征集组织,开始了对这个历史事件的研究,西安事变的史料遂从那时开始逐步走向公开。

针对张学良在台湾的处境与状况,1962年,周恩来经过一番考虑后写了一封只有十六字且没有具名的短信,向这位老朋友表达了政治上的关怀。这十六个字是:“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

周恩来的密信是由当时的中共中央调查部精心安排,通过与张学良家有亲戚关系的朱湄筠女士,经香港送到台湾并巧妙地送到了张学良的手里。张学良自看到周恩来的信后便没有再写政治性的文章。

应该肯定,是郭增恺的《一个没有交代清楚的问题》引发了台湾海峡两边国共双方对西安事变的再度关注。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7日 10:22 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编辑:雍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