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理论热点面对面·2005》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十六)从救助印度洋海啸灾区谈起——如何理解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004年12月26日,在迎接新年到来的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降临人间。北京时间上午8时,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7级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给东南亚许多国家造成惨烈的人身和财产损害,死亡人数30多万。面对这一空前的自然灾难,我国政府和民间展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对外救援行动,受到国际社会的赞誉。截至2005年3月1日,中国政府提供援助共约6.86亿元人民币,民间捐助5.76亿元。这次救助行动,是对我们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考验,展现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对外交往日显需要

当今世界,已经如同一个“地球村”.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加上发达的交通和通讯手段,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大门。从此,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开始发生重大转变,从一个在相对封闭条件下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执政党,逐步转变为在全面对外开放条件下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这就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中国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20多年来,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成为推动我国改革发展的强劲动力。2004年,我国进出口总额115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居世界第三,外贸对GDP的贡献率已占1/3。利用外资再创新高,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06亿美元,增长13.3%。我国经济的外向度大幅度提高,国际市场对我们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其次,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各种突发性事件必然会影响到国内。这种影响有正面的、积极的,也有负面的、消极的。比如,从政治上看,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从未停止过,他们时刻寻机制造事端,进行各种渗透和分裂、颠覆活动。从经济上看,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越高,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就越大,影响经济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就越多。从文化上看,在多元文化并存、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西方发达国家往往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推销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这些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我国的主权和国家安全。

再次,中国的发展也越来越对世界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经过2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中国的快速发展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广阔市场,为自身创造了大量就业和发展机会。

纵横捭阖掌握主动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转折关头,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深刻指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并作出了世界大战在短期内打不起来、为国内建设争得长时间和平环境是可能的这一重大判断。由此,我们党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逐步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可见,科学分析世界形势,正确应对国际局势,对我们党的执政实践具有多么重大的作用。

2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拓展,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和旅游等各方面的联系日益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应对国际局势的变化,处理各类国际事务,涉及的领域之宽、情况之复杂可想而知。这就对我们党提高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具体来讲,要提高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要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能力。科学判断国际形势,深刻把握国际形势的基调和大的趋势,始终注意从战略高度准确把握国际形势,才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确定行之有效的对外方针。这就需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科学把握世界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从而在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中正确把握发展方向,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掌握发展全局。

二是要提高掌握处理国际事务主动权的能力。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过程中,要善于在千头万绪中抓住主要矛盾,在处理突发事件和重大热点问题上抢占先机,努力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实践中,要坚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确定我们的立场和政策;正确处理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关系,主动参与多边外交,积极在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中发挥作用,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互利合作。

三是要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能力。

四是要提高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能力。国家主权和安全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涉外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始终把维护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针对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的新情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完善国家安全战略,抓紧构建维护国家安全的科学、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有效防范和应对来自国外的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

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中国的发展和强盛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在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今天,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既是我们追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对世界应有的贡献。这次印度洋海啸大救援,凸显出我们在这方面的决心和信心。

有人说,中国这些年虽然发展很快,但仍然还是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贫困人口,这次救援海啸灾区花那么多钱,没有必要,我们主要还是应集中精力干好自己的事,国际上的事少掺和点。

的确,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立足国内,先办好自己的事情。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否则,想集中精力搞建设、谋发展是不可能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想集中精力恢复战争创伤,但有人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使我们被迫拿起武器,保家卫国。现在,虽然说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国际形势的主流,但天下并不太平。国际上一些敌对势力并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强大,近年来千方百计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制造各种事端来干扰和遏制中国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主动做好工作,化解各种矛盾,以营造一个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外部条件。

从道义上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本来就是国际社会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特别是在人类面临一些大范围自然灾难的时候,更需要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今天你援助了别人,明天你也可能会得到别人的援助。前些年当我国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和非典袭击的时候,就得到了来自国际社会的援助。

况且,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履行国际义务,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和广泛好评。比如,我们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承诺人民币不贬值,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救助海啸地区受灾国,等等。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加强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团结和友谊,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6日 14:13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朱子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