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评《庄园秘史》:审视乡土伦理的一面镜子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长篇小说《庄园秘史》正是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读完贾兴安的这本书,我想说,小说更像是一个民族的伦理图腾与文化标本。

从小说文本中不难看出,《庄园秘史》是以邢台县田麻痒庄园为主要原型,辅之以临城蝎子沟的风土人情虚构而成。时间跨度从1912年至文革初期的1968年,讲述了主人公田家辉在历史风云变幻中的创业经历、命运际遇、人生浮沉及其乡土情怀与圣贤人格。它是一部田家辉个人命运变迁沉浮的史诗,是一幅冀南山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画卷。小说试图将一位传奇人物及其家族和周围各色人等的命运,镶嵌在阔大的历史进程和时代风云际会之中,置身于国家政治和社会背景的剧烈震荡之中予以还原展示。它不啻是一个山村乡绅的个人命运传奇和一个地主庄园的沧桑变迁史,更是一则意味深长蕴藉隽永的乡土文化叙事。它见证了传统乡土伦理、民间道德礼俗在内忧外患政治风雨夹击下的根动基摇和花果飘零,反映了革命历史进程引发的文化阵痛与道德挣扎,俨然成为20世纪乡土中国传统秩序,在阶级斗争的惊涛骇浪冲击下中走向衰微崩解的缩影和挽歌。

阅读这部小说,让我强烈地体验到,个人命运、世事变幻、革命话语、乡土伦理、文化人格被浑然地扭结在一起形成的巨大而奇异的魅力。古老而神秘的庄园静静地伫立在冀南大地上,经历与见证了数十载的风风雨雨、饥荒变乱。在从民国初年到文革动乱的近半个世纪里,一阵阵飓风掠过蝎子沟的上空,每一次的变动,都震荡着它的外在结构,历尽磨劫而始终不渝的是小说主人公田家辉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伦理的精神韧性,它闪耀着经久不衰、罹难弥坚的道德灵光,维系提振着蝎子沟村民们的天道人心与精神魂魄。

以田家辉抢婚私奔为开端,从山东老家流落到了冀南一隅的小山村蝎子沟,遭受了冷遇和白眼,感受到这里的贫穷落后,闭塞愚昧;村人慵懒成性,自私冷漠,安贫守旧,不思进取。田家辉凭借个人的一己之力,通过卖豆腐、开商铺、修路筑桥、建戏楼、立庙会、镇匪抗日、种药材、建庄园赈灾、兴办义学等举措,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文化熏染和道德感召,彻底改变了这里的民风民俗村容村貌,使蝎子沟成为一处闻名遐迩的商埠所在。然而,世事变幻,白云苍狗。土改运动旋即兴起,使得多年来田家辉营造的依靠乡土人伦维系和近似世外桃源的平静生活局面被彻底打乱,并开始上演伦理本位的民间道德礼俗与阶级斗争为纲领相对峙博弈的一幕幕活剧。很显然,民间传统文化伦理的力量是脆弱和尴尬的,在强大的政治权力面前不堪一击。但传统的力量又是持久和强韧的,它在江山鼎革改天换地的政治运动挤兑下,潜存于民间社会不绝如缕薪火赓续。

小说结尾处神秘洞穴中的宝藏,我更愿意理解为是一种文化隐喻。田家辉在临终前把“密穴宝藏”的秘密传示给了自己的孙子田成豪,其深层意涵则是谕示一种文化指归和道德传承。他在弥留之际耳提面授给孙子田成豪的传世规训,“做人,要敬天地,忠社稷,孝父母,和夫妻,友兄弟,信朋友,笃亲族,睦乡邻,施穷人,救危困”,是传统乡土伦理精神的最好注释。有道者昌,无道者亡。这才是田家辉人生发达事业兴旺并惠及邻里泽被村民的文化本源与精神宝藏。

传统中国乡村是一个伦理秩序维系、道德观念深厚的社会,中国乡村长达几千年的发展史中,伦理道德曾是其根本维系,而立足于血缘家庭和农耕社会现实根基之上、具有鲜明的家族本位与家国一体化特色,是传统伦理道德发挥其维系作用的关键所在。近五十年岁月,在蝎子沟这块土地上,盛衰兴替,人事沧桑,变动不可谓不剧烈,但是,你将奇妙地感受到,一旦舍弃了表层变动,后面是一个恒久深邃强大的乡土伦理精神的主宰。我们由衷地钦佩作者的勇气,堪称作者在后革命时代历史语境下乡土想象和乡土叙事的一次突围。在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是纵线,百回千转,社会历史的演进是横面,愈拓愈宽,传统伦理的兴衰绵延则是精神主体,人、社会历史、文化精神三者之间相互激荡,相互作用,共同推进了作品的时空,我们眼前便铺开了一幅恢宏的关于我们民族灵魂、文化命脉的历史画卷。

《庄园秘史》是一个整体性的世界,自足的世界,饱满丰富的世界,更是一个观照我们民族灵魂的世界,它是审视中国乡土伦理的一面镜子。(作者:唐连祥)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8日 15:04 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