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读《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刘湘溶教授等著《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近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成果,既充分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又为国家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工作理念,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第一,创造性地提出“和谐”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

《研究》首先指出,生态文明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和符号,而是现实的生活元素、客观的历史活动或过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调整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减损工业文明的扩张性品格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实现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在客观上规定了和谐应当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指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核心价值理念的和谐是对立、竞争中的和谐,一是认为和谐中内涵着矛盾、差异、对抗等,正是由于事物之间存在着角逐和竞争,才形成了“和谐”的局面,无竞争之和谐是没有生命力的、不能长久的,竞争是实现和谐的动力机制;二是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竞争决不是无序化的竞争,而且,作为竞争手段,它是有限度的,即竞争要服从于和谐、统一于和谐,和谐才是目的;三是认为“和谐”是动态的、发展的、逐渐提升的,因此,实现和谐既是现实的承诺,也是理想的期盼。这些观念,以一个十分新颖而富有哲理的视角,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建设生态文明的独特而不可忽视的基本理念。由《研究》的理念观照历史与现实的生态发展过程,无不充分说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取决于对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的认识和把握。

第二,主旨鲜明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之“推进”上做文章,提出了具“顶天立地”意味的“六个推进”。

《研究》在探索生态文明发展战略过程中,始终关注“推进”之主旨。而且,《研究》十分清楚,探讨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惟有在“顶天”的理论层面和“立地”的践行层面弄清楚“推进”理路,才能充分展示其理论和应用价值。一是原创性地提出“推进思维方式的生态化”,认为思维方式的生态化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有机的、整体性的生态理念,可以改造工业文明尤其是粗放型经济增长背景下的反生态思维,并由此不断催生生态化的思维方式。二是十分有见地地提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化”,认为包括目标理想、动力因素、经济增长方式、路径选择在内的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化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发展理念。三是以独特的视角提出“推进科学技术的生态化”,认为科学技术生态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依据,是生态文明发展的行动准则。四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城乡建设的生态化”,认为在推行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生态化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五是创造性地提出“推进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认为推进消费方式的生态化既是人类文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极。六是富有新意地提出“推进人格的生态化”,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始终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人始终是推动文明发展的主体,人的发展也是文明进步的最大功业,因此,推进人格的生态化既是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主体条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归宿。在全新的理念引导下,《研究》着重在“推进”上提出了符合我国现时代要求的战略思路和操作性举措。为此,既有深刻的理论阐释,又有实践路径构想,是该书重要价值之所在。

《研究》一书在提出和解决一些关于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过程中,客观上也提出了值得人们关注并继续研究的重要问题。如,关于人格生态化和生态化人格问题,这不仅是生态文明发展要研究的问题,也是社会科学各领域需要引进并研究的重要问题。可以想象,人格生态化和生态化人格问题在各社会科学领域被关注和研究,将会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更好发展。又如,关于思维方式的生态化问题,如果作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其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相信《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将会在我国思想发展史尤其是生态文明思想发展史上烙上深刻的印记。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8日 10:30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