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读龚道国诗集《神采》有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这部诗集让我产生一种幻觉。

绵延山峦间,桃树绽放着红艳的笑脸;满目葵花地,一盘盘向日的神器举过头顶,把日子举成一种向往;一群桂树风姿绰约,金黄的香粉扑满绿油油的衣裳;一株茶花破冰化雪,吐出火焰……

这种充满生机的四季风光与裸露胸臂的大地,形成一种美的融会与对比,沁绘在诗集的字里行间,展示出一种神采,点亮读者的心灵,让时间穿越生命的过程变得细致和从容。

这部诗集叫《神采》(作家出版社出版),是湖南诗人龚道国的精心力作。全书以组诗为形,记述为体,兼以先锋气质与在场风格,通过自然生态与人性生命的诗意交融,自然物性与人性思想的诗化贯通,反映道法自然的精神收获,展现天人相印的心灵气象,可谓一部寄思场景萃取语境的体验诗,一部寓情自然发掘神采的心灵诗。

《神采》取材广泛,花草、树木、田畴、山野、风雨、星月等都是作者关注的诗料。尽管包罗万象,但通过“记”的形式显现了在场感,构成了严密的体系链。在筛选加工上又十分苛严挑粹,垒成文字的东西是那么细致入微,深邃见底,能够生灵活现,亮丽放辉。

特别是作者善写组诗,诗集就是由21组176首诗歌构成,各组诗都有独到精辟的见解和亮色,这是需要扎实的诗学功底和生活体验的。如《枣树记》分为8首,用丰满的笔墨描述枣树的形姿及枣树下生活的全景,讲述对父亲的怀念,“怀想父亲在枣树下歇脚,在一棵青枣/和一只酒杯的时光里停顿”,讲述冬时的枣树,“咬紧饱满的沉默”,“像一个大器晚成的书人,在空气的纸上,挥出行楷的身影”,讲述晚春“漫天枣花如梦欲飞”的盛景,夏日雨后枣树“从闪光如针的叶尖上,消失倾述的琴”的情致,以及枣树下读孔子、庄子、孙子的家园生活,发出“和谐是一种共生”、“不接地气,一切可能失真”等一系列思考,将枣富含的人生哲理、美学价值多维度挖掘出来,展示得淋漓尽致。各首内容互不交叉,但意蕴相得益彰。

作者对自然的诗学思考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他将传统的“诗人-生活-诗歌”的二维体系扩延成“诗人-自然-生活-诗歌”的三维立体空间,温情颠覆了传统理念,将那些桂树、秋菊、桃林、枣庄、山野、泥巴、砖舍,乃至汩汩河流、静月凉亭、山居时日都在诗句中捏揉为一体,文字成了山林、成了田野,反之田原花草也成了呼之欲出的文字。文字、诗人、自然、生活融为一体,读者也融汇其间。

诗中可见,作者一直在寻找神采。他在自然山水间进行着人性的思索,在自由与幸福的交会点上不断发掘、加工和展示着充满神采的灵魂亮点。他把自然的神奇光彩与人性的精神气韵联系起来,拓展到整个社会空间。这让我仿佛感知,他侧伏在大自然的胸膛上在聆听大地山河的神采,他站在高山之巅仰望蓝天白云的神韵,他徘徊在芸芸众生中从人们的目光和面气中发现心灵的神性亮点,并用充满灵性和张力的语言将它燃放。

在结构形式上,作者努力将形散神聚的散文美融入诗中,使诗歌的品质与可读性获得同步提升。题材似乎零碎松散,有些题材互不搭界,但细细品味,都能在挖掘人类所追求的神采亮光上找到共识,仿佛各种题材堆集一起,在共同燃起一堆旺旺的篝火,烧去尘埃与阴晦,昭示出一种和美与幸福的神灯之光。

品味《神采》,语言的精确美与哲理美是令人折服的亮点。不时能读到眼睛一亮、哲思顿开的诗句,让人沉入哲思美、形象美、抒情美的难忘诗境。如写河流:河流搬动夜晚/一本往事的大书/在停滞的时间上/一页黑一页白地/翻过来翻过去。再如多处写生活:“月亮的光在暗夜的叶片上亮出灯火”,“用满园的芬芳洗肺,洗去民工怀乡的面尘”,“拉着地平线丈量幸福的路”。这些诗句精炼、鲜活、富有哲理,具有诗句的粹光与意境,充分展示出独特的想象力和力量感。

我想,《神采》体现出一种强大的与自然对话的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神采飞扬之诗境,应是源于作者长期习练诗歌的素养,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又淡然面对人生荣辱的态度,源于他对人性美的执着倡导,更源于他深深植根于家园乡土。我相信,他在家园乡土中挖出了一个无穷的词根:神采之根。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3日 13:45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