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简评《周恩来公共外交访谈录》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公共外交是近年来中国外交的“热词”。新阶段中国的外交不但要维护国家利益,还要改善国外民众对中国的认知,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切实加强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可对什么是公共外交、公共外交该如何开展,社会上都还有争议。在争议之中,很多人提到新中国早就有非常优良的公共外交传统,而新中国外交的缔造者周恩来,就是一位典型的公共外交大师。

人们时常说:外交是一门艺术。公共外交更是一门艺术。周恩来则是一位伟大的公共外交艺术家。传统政府外交的艺术常在明抢暗战、纵横捭阖之间,最抢眼的时刻多在斗争与妥协;公共外交的艺术则面向大众、关乎人心,最吸引人的是领袖人物的天才表演;要做好公共外交,非要有极强的人格魅力,结合上高超的政治技巧不可。古往今来的外交家很多,但像周恩来这样能够把政府外交和公共外交贯通融汇、达至“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外交艺术家,却是不世出的。研究和传承周恩来的公共外交艺术,是今天中国外交尚需继续挖掘的一笔重要财富。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北京外国语大学李永辉教授和张颖副教授主编的《周恩来公共外交访谈录》,为我们更加系统地研究周恩来的公共外交艺术打开了一扇窗。书中汇聚了北京的学者历经半年时间的采访材料,包括跟随周恩来工作过的外交工作人员和亲历过相关事件的国际友人,以今天的视角,重新揭示和回忆总理的公共外交风采。这其中既涵盖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泼水节外交、乒乓外交、中日民间交流等等,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由历史亲历者揭示出来,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受访的讲述者大多数已经是耄耋老人,他们的回忆是一笔珍贵的史料,具有无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对于关心中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的普通读者来说,看看周恩来如何对待外国民众,再看看外国民众如何看待周总理,对于我们理解今天中国国家实力日渐上升、国际矛盾却日趋复杂的局面,具有启发性的意义。今天中国外交面对的问题,恐怕不是仅仅讨论该“硬”还是该“软”。在周恩来那里,我们看不到软和硬的僵硬界限或者简单对立,看到的只是大国的气度和风范。硬,要有大国的风范;软,也要有大国的气度。周恩来在中国国家实力相对落后、各方面条件相对困难的时代,时刻展现出泱泱大国的领袖气质,让全世界人民为之倾倒。今天我们一些人却用小家子气、乃至偏执的心态来讨论外交,也实在应该再学习和反思。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7日 11:06 来源:人民网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