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国发展的精神因素》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基本信息】

作者:童世骏 何锡蓉等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8月

【内容简介】

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以来,对其中精神因素的研究就成为理论界的关注热点和重点。本书围绕“精神因素”这一核心,本着历史叙述与理论理解相结合的设想,以“推动发展的精神动力”、“成就发展的精神品质”和“提升发展的精神境界”为纲,从精神因素的独特视角剖析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对改革开放以来三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状况及其与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多方位多层次地展开讨论;深刻揭示“精神因素”既是中国发展的动力和条件,也是中国发展的结果和表征,体现出中国人民对社会优化发展的诉求以及追求自身幸福的理想;全面论述改革发展至今我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出现的新变化,同时预见现代化进程对当今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提出的新难题,提出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中国发展的主体即广大干部群众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本身的精神境界。

作者以其系统深入的研究揭示了深刻的哲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精神的力量。神州大地“社会存在”的巨大改观,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社会意识”的深刻变化;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中得到了丰富而生动的体现。30多年里,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的“精神因素”一方面以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又渗透到这些状况之中,成为“社会存在”区别于“自然存在”的内在依据,也成为中华民族崭新生命的外在风采和内在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超越经济史的视角,放大到文明演化的角度来看,中国模式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奇迹,也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形成的中华文明在现代化冲击下,经过100多年来适应现代文明的探索和努力,将要找到自己在现代世界中安身立命的存在形态的一个开端和重大突破。中国模式的成就和它奠定的基础,正在形成一个内生的、自主演化的制度和精神内核及文明体系。

全书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浓缩进对历史的追述和对事实的分析中,深入浅出,生动而不庸俗,深刻而不乏味,同时也是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求的具体阐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作者简介】

童世骏,当代最活跃的哲学家之一、著名学者。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兼任《哲学分析》(双月刊)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社联副主席等职。硕士阶段师从冯契,攻读博士学位时师从曾任马尔库塞助手的挪威著名哲学家希尔贝克,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西方实践哲学、尤其是当代西方实践哲学进行着深入研究。主要著作有:《理性、真理与历史》、《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现代社会与规则意识》、《批判与实践》、《现代化的辩证法》(英文)和《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合著)、《在事实与规范之间》(译著)、《跨越边界的哲学——挪威哲学文集》(合译)等。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3日 10:29 来源:上海人民出版社 编辑:雍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