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评《拯救地球生物圈——论人类文明转型》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由姜春云同志主编的《拯救地球生物圈——论人类文明转型》,即将与读者见面了。这是一部经过长期调查研究,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世界各国正反两面经验基础上,探索如何破解全球环境危机、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规律并取得创新性、突破性成果的专著。

长期以来,“保护生态治理环境”已是世人耳熟能详的大事,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为此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总的说,实际收效甚微。半个世纪过去了,全球环境“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严峻局面仍然没有根本转变,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生态退化、环境危机的痼疾久治不愈,根源何在?根治出路何在?如何走出危机困局?这是国际社会、世界各国和专家学者及一切有识之士一直密切关注并积极寻求答案的重大课题。这也是姜春云同志长期思考、潜心研究的问题。为此,他在深入调查研究、阅读大量有关专著和文稿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于2010年冬亲笔写了3万多字的课题研究提纲,确立了《拯救地球生物圈——论人类文明转型》这个研究课题;约请部分长期从事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组成课题研究组,开始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和撰稿工作。经过近两年的集思广益、不懈努力,终于产生了《拯救地球生物圈——论人类文明转型》这部著作。

这次课题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宇宙和地球生物圈演化的大视角,全面审视人类文明发展历史,深刻剖析了当今环境危机的根源,认定并明确提出了人类文明转型——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转变是破解环境危机、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专著对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功过是非,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传统工业文明的正负效应,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在充分肯定工业文明促进技术革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巨大物质和精神文化财富的同时,对其局限性和致命弱点,即极端逐利性、贪婪性、掠夺性、强权性和疯狂性——为加速财富积累、资本膨胀而不顾一切、不择手段的发展观、价值观、行为方式及其严重危害,作了一针见血的揭露和抨击。指出,正是在这种非理性的文明理念主导下,几个世纪以来,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为获取高额利润,向大自然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征服、掠夺、破坏行动,从而使全球生态环境遭受到空前浩劫,导致了人类生存环境危机和发展不可持续的困境。

20世纪中后期,人类反思传统工业文明难以为继的深刻教训,创立了以人类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生态文明。现代生态文明对传统工业文明而言,是一次质的提升和飞跃,它既传承了工业文明的优势、长处,又以全新的理念和实践,纠正了工业文明的弱点、失误,从而为破解环境危机,实现发展与环境双赢开辟了广阔前景。

为什么惟有生态文明能够破解环境危机,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专著作了客观、实在、系统的论证和阐述。明确指出,这主要是由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及其理念决定的。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及理念可概括为:

(一)人类是大自然的成员之一,与自然界其他生物是平等、友好、相互依存的伙伴关系,而不是什么至高无上的主宰者、统治者;

(二)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当知恩图报,善待自然,而不可忘恩负义,对自然万物施以暴行;

(三)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理所当然,但一定要取之有度,不可超过自然生态和环境的承载力;

(四)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人际公平、国际公平、代际公平”的道德准则,不可侵占属于他人、他国和后代的权益;

(五)倡导资源节约、高效、循环利用,力求效益最大化、消耗最低化、对环境影响最小化;

(六)以可持续发展为最高追求目标,摒弃一切“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七)发展成果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而不可由少数人独占等。

综观全球发展态势,凡积极推行人类文明转型,坚持以现代生态文明理念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和地区,无一不收到良好经济、社会、环境、民生效益,开始步入人类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相反,在那些依然固守传统工业文明理念和行为方式的地方,又无一不陷入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社会矛盾加剧、发展难以为继的困境而迟迟不能自拔。这是为实践所反复证明了的普遍规律。

本课题研究和书稿的撰写,坚持以研究、回答和解决问题为中心,力求做到“立意高大、观点新颖、论述深邃、以理服人”,坚持“成绩讲够、问题讲透、辩证审视、用事实说话”的原则。为此,专著引证和运用了大量权威数据和实例,对相关问题作了有深度的剖析、论证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见解、新思路和对策策略。书稿的内涵及其结构凸显了以下鲜明特点,即:

创新性。课题研究与书稿的撰写,综合吸取并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并没有停止在已有研究水平上,而是注重开拓创新,向深层次探究,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对全球环境危机的认识,不是满足于对问题严重性及其趋势和一般性对策的评估论证上,而是寻根究底,直击导致这一危机的深层根源——传统工业文明的负效应及其危害性,据此提出了“人类文明转型”这一切中要害的命题,并作了较为透彻的论述。

实践性。书稿通篇体现了总结人类处理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实践经验(正面的、负面的),从中引出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时下我们应当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的途径和方式。通过对人类社会由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到正在兴起的生态文明演进实践的系统论述,阐明了人类文明转型——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是历史的必然,大势所趋。

切实性。对如何拯救地球生物圈——推进人类文明转型,专著既以较大篇幅论述全球范围、世界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和应当共同采取的对策,又注意从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国情区情、面临的不同问题出发,分别总结其不同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应当采取的不同对策。

宏观性。鉴于《拯救地球生物圈——论人类文明转型》是一个宏大的历史研究课题,专著从无际的宇宙、浩繁的地球生物圈的大视角、高立足点,综合运用人类已有的智慧,纵横论述了从宇宙天体到地球生物圈的自然演变和人类进化历史,以此引申出了人类应当如何认识和看待自己的“绿色家园”,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应当如何善待身边的自然生态和生存环境,把人们的微观举止行动上升到了“宇宙—地球”宏观的角度来认识和规范。

辩证性。专著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看待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对不同历史阶段的文明、对当前的环境危机、对走出困境实现发展与环境良性循环等,都采取了辩证分析的态度,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书稿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作了深度剖析和批判。这是完全必要的、正确的,不然不足以破解环境危机,实现人类步入可持续幸福大道的要求。然而,书稿对工业文明的革命性进步、巨大功绩和历史性的贡献作了充分肯定,并认定这是其基本的主流方面,这同样是完全必要的、正确的。对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文明阶段的功绩与过失,同样作了“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和论证。

知识性。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参与研究与撰稿的成员阅读了上百部国内外有关著作和数以千万字的文稿资料,从中吸纳了几乎一切与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有关的知识,包括天文、地理、地质、人文、经济、社会、生物、信息和生命科学,古代的、现代的、前沿的知识,可谓一本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人类文化知识的科普读物。书稿不乏历史典故、自然奥秘、人生智慧和鲜为人知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思维、新见识的介绍,不乏点睛提神、发人深思、动人心弦、顿开茅塞、令人振奋之笔,加之文字通俗、图文并茂,其可读性也是很强的。

前瞻性。专著既回眸历史,立足当前,注重就时下的全球环境问题坦诚地讲明作者的看法,同时对人类未来的前途命运,及应当抱有的态度、采取的行动和作为,作了超前性的预测、评估,希图引导人们既要积极应对当前,又要展望今后,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同时也遇到了发达国家一二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实践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文明转型”的主旨要义,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展与环境双赢、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必由之路和可靠保障。

历史有兴替,往来成古今。一部人类史,就是不断以先进代替落后的社会变革的发展史。从原始文明到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每一次的文明转型都是革命性、历史性的进步。推进人类文明转型——由工业文明转变为生态文明,将是人类的又一次革命性、历史性的伟大变革,是人类发展史上空前宏伟、艰巨而壮丽的事业。为此,需要国际社会、世界各国和所有的人都积极行动起来,为创建人类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家园而共同努力。生态文明普遍践行之日,就是全球环境危机消失、人类幸福安康之时。(作者:曲格平 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5日 09:30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