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诗中有画——评《流沙河诗话》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流沙河诗话》  流沙河著  新星出版社出版  2012.01

《流沙河诗话》 流沙河著 新星出版社出版 2012.01

诗话是中国文学批评范畴中一种独特的论诗文体,其萌芽可追溯到汉代,兴盛则在宋代。历代诗话,灿若星河,佳作迭出,著名的如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袁枚的《随园诗话》等等。只是到了近现代,却似乎鲜有能脱口举出的经典诗话。这本新星出版社再版的《流沙河诗话》,当属近现代诗话中的佳作,它初版于上世纪80年代,据说当时引起了轰动。此次再版基本保持了当时的原貌,只删去了一些作者自认为太过浅显的内容。

全书分四部分。“隔海说诗”论析了台湾现代诗的著名篇章;“诗中有画”通过对大量古今诗歌的赏析,得出“画+说=诗”的理论;“十二象”则列举了诗歌象征、兴象、喻象、意象等写作手法,统括了诗家千变万化之后的玄机;“三柱论”的章节虽只一篇论述,却明确提出了作者所认为的“情柱”(即心情)、“智柱”(即心智)、“象柱”(即心象)构成诗歌平台的理论。

诗话历来的特点就是大多不以系统、严密的理论分析取胜,而以三言五语为一则,评论诗人诗作,或是提出诗歌理论和批评见解。这种看似散漫的体例,却往往切中诗歌的灵魂和要害,而诗话作者的文学涵养和人文底蕴便都在看似漫不经心间尽显无遗。《流沙河诗话》旁征博引,兴味十足,凝结了流沙河大半生对于诗歌的研究心得和直观体悟,其魅力不仅在于充分沿袭了传统诗话的特色,更在于其中充盈着一种特别的时代气息。这气息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内蕴深厚却洒脱自然。

流沙河曾自言此书中所用的基本理论是传统的,但大部分却是在谈论现代诗,是“借传统之酒杯,浇现代之块垒。”确然,细读此书,让人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当我死时》,作者时而想起李白《蜀道难》开篇的先声夺人,时而又将它译成英语,体会它独特的造句方法;而对现代派诗人杨牧的那首《凄凉三犯》的品读,则是从江淹的《别赋》谈起,其间又联想起普希金诉说离别的名句,可见古往今来的情感共通是诗歌不朽的根源;体味白居易《长恨歌》中的那句“梨花一枝春带雨”,作者的思绪竟飘到了意象派诗人庞德的那句“人群中千张脸孔的魅影,一条湿而黑的树枝上的花瓣”上,让人恍然于中西诗歌间的勾连……

更让人觉得意趣盎然的是作者还常从画面声效甚至电影手法的角度来品鉴古诗,别有风味。他会从镜头远近的角度来赏析汉代枚乘的《青青河畔草》,也会用蒙太奇来比拟唐诗场景意象的变化……这些全新的角度和诠释揭示出诗歌蕴藉着的深厚魅力,于是古诗有了现代鲜活的气息,而现代诗则有了古意。

一旦离开诗歌,灵魂就会有缺陷。正如流沙河所言:“一个社会必须有诗的教育,这在短期看,可能没效果,但从长期看,却至关重要。”不论世事如何变幻,李白和杜甫始终都是人们心头无法抹去的身影。让诗歌与我们的现实情境和心思意绪相融相契,这或许就是流沙河对于这个时代最大的希望吧……(作者:来颖燕)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4日 09:35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