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读《卖烤羊肉串串的阿里木》有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卖烤羊肉串串的阿里木》 高天龙 著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2.02

《卖烤羊肉串串的阿里木》 高天龙 著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2.02

阿里木远离家乡,在千万里之外一个叫毕节的地方生活8年。8年里他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他还设立了阿里木助学金——好像他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富翁。

但那些钱是阿里木一角一元攒下的,是从一串一串羊肉串上挣来的。是的,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在街边烤羊肉串的维吾尔族大哥。8年里,据说他大概卖了30万串羊肉串,那是日复一日的风霜雨雪,他的钱是辛苦钱,是带着体温和汗水的钱。

早就听说过阿里木,现在又读了高天龙的《卖烤羊肉串串的阿里木》,这是一部长达26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某种程度上,它还是一部精神的传记。也就是说,这部书的重心不在于人物的命运,而在于精神的成长。在书中,那个南疆“巴郎子”远远地向我们走来,我们渐渐看清生活沉积在他身上的一切,看清在这一切之下那颗金子般的心。

阿里木曾经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阿里木深深地感动了我。但是,我也对这份“感动”心怀警觉。因为我怀疑我的感动其实是短暂的,举头望明月,然后呢,或许就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感动是片刻的停留、柔软,然后,我们又会带着坚硬粗糙的心上路。

我们并非不知何为善好,只是,我们缺乏践行这善好的力量。

在此之前,我对阿里木的兴趣主要在于他的善行:他自己是一个清贫的人,可是他却如此慷慨地助人。我猜很多人和我的想法一样:这个人做的是我们做不到的事,他很可敬,但他有点“傻”——雷锋也曾被人称为“傻子”,我想这并不带多少贬义,这只是表明我们对超出了日常生活尺度的善行的不安:我们知道他是对的,但如果他是对的,我们岂不就是错的?

但现在,读了《卖烤羊肉串串的阿里木》,我忽然意识到,我和阿里木的差别其实不仅在于他做到的事我做不到,更在于阿里木有一种惊人的能力:爱的能力。不止是爱哪一件事、哪一个人,而是与人世相亲,他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弯的对人世的信任和诚意。

阿里木其实命途坎坷,从这部书里看,差不多从他退伍回家到在毕节安顿下来,其间很长的时间里真称得上是“颠沛流离”,流浪于内地各省,北到北京,南到广西,常常是无钱、无工作,前路茫茫。一个人孤独地在人世上历险,经历屈辱、欺诈、困苦,这本来很容易形成愤世嫉俗的心性,阿里木或许会是一个怒气冲冲的阿里木,但他不是。他始终有一种宽阔的、健全的感受力,他当然感受着人世间的冷漠和坎坷,但是他也从来不曾认为自己落在人世就该被娇惯,他把这当做风霜雨雪般承受。同时,他更深切、更珍惜地感受着人世的温暖、陌路相逢的慷慨和真诚。他从中获得热量,要在世上做个好人。

《卖烤羊肉串串的阿里木》写得很朴素,是报告文学,但没有气壮山河、居高临下的“报告”腔,它甚至也并未把阿里木作为“典型”刻意修饰和升华。其实本来也不必,因为阿里木就是如此普通的一个好人,他快乐、宽厚、正直,具有一种朴素的美德。

做一个像阿里木一样的人很难吗?这是在“感动”之余,我向自己提出的问题。诚实地说,不容易。“知易”之事往往“行难”,那些我们认为如此基本的朴素美德其实常常极为艰难,一个人也许可能在某种情况下像阿里木一样慷慨,但是,你能否像阿里木一样“诚实”?

阿里木,这位卖羊肉串串的大哥,他站在那里,他热情善良地看着我们,让我们觉出了皮袍下、西装下的“小”。(作者:李敬泽)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5日 11:00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