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可贵的真实——评《我们中国这些年》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我们中国这些年》张欣 著  东方出版社  2012.05

《我们中国这些年》张欣 著 东方出版社 2012.05

《我们中国这些年》以编年体的形式,以一个从部队大院走出来的孩子、一个国防科技工作者的经历,以一个经济、军事记者的视角,记述了这些年来他如何与共和国一步步走过。书中大事、小事、身边事,家事、国事、天下事无所不包;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无所不有,把读者带入那纯真、激情、迷茫、渴望、执著、探求的岁月。阅后不由得使人生发出往事如烟、沧海桑田之感叹!

在一次“世界读书日”之际,张欣在书店里看到台湾“70后”作者廖信忠所写的《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书,以平实无华的文字记述了其在台湾这些年的所经所历、所见所闻。他阅后颇受启发,于是突发奇想:何不效仿廖先生,以自己的所经、所历、所见、所闻及所感写一本《我们中国这些年》,让那些不大了解内地的台湾人、那些不大了解中国的外国人、那些不大了解过去的年轻人,对当代中国有一个较为真实的认知;让那些研究中国,自以为了解中国,其实充其量一知半解的所谓洋“中国通”们,对中国多一些真正的了解,少一些没必要的误解,多一些善意的理解,少一些徒增烦恼的曲解。

于是,在工作之余,张欣以过去几十年积攒的日记为重要线索,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写出了这部50多万字的《我们中国这些年》。

这是一本普通的书,作者是一个普通的人。这也是一本真诚的书,作者是一个勇敢的人。我们不难从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看出作者的真诚。他真诚地讲自己的故事,谈自己的内心感受,毫不掩饰地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思想摊开来,让大家来读。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整本书顺着时间这条线,从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开始不间断地讲到今天的2012年,从一笔带过他的父辈家庭,到如实地讲述个人的成长经历,从伴随他一生的共和国发展进程,到进程中发生的可圈可点的事情,作者都或轻或重地着以笔墨,既作为记录,同时也借此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些年我们中国确实发生了许多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也确实成就了许多不同的人生。如果你想了解除你自己之外的其他人的真实人生和真实内心,这本书一定会吸引你。毕竟真实的东西难能可贵,真实的东西也最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这本书是以普通人视角记述历史,对历史事件的把握和选择是它是否具有可读性的关键所在。“恢复高考”、“春晚”、“非典”、“神六”等为我们熟知的很多往事,都在书中一一再现。此外,作者并没有回避任何敏感问题,在对敏感事件的陈述和点评上都很客观,有些事件即使在当时也未受到社会的关注,至今也很少被人提起,但是却影响了很多人。比如书中一开始便提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法律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部法的主旨是反对封建包办强迫婚姻,提倡自由恋爱。之所以提及此事是因为发生在作者同父异母的大哥身上。这种情况并非个别,而当时的历史背景却是在五四运动反封建的旗帜下,前辈中因不满父母包办婚姻而离家出逃参加革命,但是那些被留在家乡的农村妇女们,头顶着“匪婆”的恶名,肩负着抚养孩子、照顾公婆的重任,一年又一年,含辛茹苦,望眼欲穿,日夜盼郎郎不归,最后盼到的却是一纸“休书”,而这纸休书并非出自丈夫之手,而是盖着大红印由组织上出具的……对于此类书中记述的事件,作者或深或浅都做了点评,把更深的思考留给了读者。

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多角度的。读者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历史书,因为本书是以编年体写历史,从1949年写到2012年,共和国60多年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都真实地呈现出来;同时,又可以把这本书当做纪实文学作品,因为它有故事,情节感人而且励志;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散文,书中内容虽然很广,看似生活中的小事背后呈现出的却是时代大背景,“小”中有“大”,小“我”中有大“我”,有灵魂;还可以当做研究著作,因为作者对很多事件都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和见解。

《我们中国这些年》一书,对热衷消费主义的年轻一代了解过去,对同根同源的海外人士了解中国,对饱经沧桑的历史亲历者回首和品味往昔的如歌岁月,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阅读文本,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作者:辛春来)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4日 09:50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