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记录历史——评《三联经典文库》第一辑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适逢三联书店创建80周年,为抢救性保护和整合三联80年来积累的出版资源,三联推出《三联经典文库》第一辑100种图书,以此回顾和总结三联出版传统、弘扬韬奋精神。《三联经典文库》将以每辑100种的规模,在未来三五年内陆续推出共5辑500种图书,基本涵盖三联自1932年建店以来80年的精品图书,可谓是一项恢弘的文化工程。

《三联经典文库》第一辑和即将推出的第二辑,是从1932年至1951年期间三联历史上的出版物中精选出200种图书,统一编号、结集出版的一套综合性大型丛书。入选第一辑的100种精品图书,内容涵盖了诸如民族复兴、民主革命、中外关系、世界革命、启蒙运动、文化建设、文学艺术和人生修养等多方面主题。特别是在推动和影响中国现代社会变迁的新思想、新学说以及西方古典文学名著的引进和普及,在哲学和思想史、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与社会学等学术领域,三联书店的前身(即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新知书店)及其各分支机构的前辈们,站在时代前沿,以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为己任,团结和依托文化界一大批有理想、有追求的进步人士,在当时经济极为拮据和时局动荡、战火纷飞的恶劣条件下,陆续推出了一大批思想新锐、水平一流的著作。这些著作,以其深刻的思想性、鲜明的时代性、独特的创造性以及深厚的文化和学术底蕴而独领风骚,进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不仅真实记录了中国现代社会变迁的艰难历程,也再现了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思考与探索、理想与愿景和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这是三联前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望历史,温故知新。从选入“文库”第一辑的图书中,人们能深刻地体悟三联前辈们身上所具有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这些品格可以归纳为四点。

一是“与时代和人民同行,为社会现实服务”。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制造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在国难当头、民族救亡的危急关头,三联前辈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号召,捐弃党派门户之见,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文化抗日战场上,出版了大批唤醒民众、奋起抵抗、鼓舞民族士气的纪实作品,如描述台儿庄血战的《津浦北线血战记》、总结八路军游击战经验的《抗战前途与游击战争》等。再比如《三民主义读本》,倡导全民族应团结在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旗帜下共御外侮,并被作为教材广为使用。这些图书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向往光明,追求进步,“力谋改造社会”(邹韬奋语)。体现了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三联书店在历史上曾经作为一家坚定、进步、革命的出版机构,曾经创造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多个“第一”,包括《资本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的许多原典著作,都是经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以及各分支机构引进、组织翻译而出版的,对于普及马克思主义常识,促进中国共产党深入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些原典译作在当时起到了无法取代的作用。在“文库”第一辑,我们能看到像《〈资本论〉通信集》、《马克思传》、《恩格斯传》、《列宁家书集》、《和列宁相处的日子》等译作,以及进步作家、诗人、著名文化人赴苏联或党领导的边区考察后所创作的作品,如茅盾的《杂谈苏联》、郭沫若的《苏联五十天》和周立波的《晋察冀边区印象记》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进步作家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在三联创始人之一胡愈之同志的努力下,在距英文版发行不到4个月的短短时间里,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便在孤岛上海面世。《西行漫记》第一次客观翔实地向西方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震动西方世界,许多国内沦陷区的青年以及东南亚华侨就是看了这本书后毅然决然奔赴延安、走上革命道路的。

三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为社会文明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类著作有引进的《拜伦传》、《贝多芬传》、《天才舞女邓肯自传》、《一位美国人嫁与一位中国人的自述》、《演员的自我修养》等外版书,翻译均出自文化大家之手。这些著作自问世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影响力延续至今。再比如,由邹韬奋先生亲手编选出版的《恋爱与贞操》一书,在当年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倡导自由,一度成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化启蒙的热门话题之一,而笔战不断,争论有时甚至到了白热化。作为人性至关重要的性问题,尤其是女性贞操问题,此时浮出水面,社会上出现了大量与此相关的译作和原创作品,随后渐趋沉寂。1933年4月,《生活》周刊八卷十五期发表了克士(即鲁迅的胞弟周建人)的《恋爱与贞操》一文,再度引发了人们对此问题的热议,历时4个月,参与者均为当时知识界精英。嗣后,邹韬奋先生将所刊文章结集,以《恋爱与贞操》为书名,于1933年12月由生活书店初版,不久即再版,受到读者青睐。

四是探索真理,严谨治学,开启一代学风。早在20世纪30年代,三联先辈们就把学术基因植入了三联的出版传统,自此薪火相传,不断发展,为三联成为学术出版重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像《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新政治学大纲》、《新社会学大纲》、《辛亥革命与袁世凯》、《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先秦诸子思想》、《历史哲学教程》、《简明中国通史》、《中国古代社会史》、《朱元璋传》等一批学术著作的出版,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前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各相关学科体系的初步建立,开启了一代学风,其影响延续至今。(作者:朱利国)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2日 09:44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