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在时代风云中诠释人性——评《风中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风中菊》:霏霏著;作家出版社出版。

《风中菊》:霏霏著;作家出版社出版。

《风中菊》工笔重彩地描绘了20世纪40年代伪满时期哈尔滨满族大户的习俗和独具欧陆韵味的哈尔滨风貌,展示了一个封建家庭的兴衰,可谓社会发展的缩影。《风中菊》细致地呈现出了当年的市井风俗,那些悠远的历史建筑和街道,那些生动的故事传奇,均见证了哈尔滨历史的辉煌和传承。可以说,在哈尔滨城市的发展史上,最具传奇和神秘色彩的正是故事发生的背景——20世纪40年代。

地处秦家岗(现今哈尔滨南岗区)的赫氏家族是当时哈埠最大的地主。赫家掌门人赫德吉是整个家族的灵魂,其长子赫山和次子赫弘则是家族决策的执行者。赫德吉是封建礼教不折不扣的卫道士,赫山、赫弘则在父教威严之下一一成了殉葬品,只是赫山的灵魂扭曲到疯狂,赫弘的灵魂在艰苦的磨难中得以救赎。书中女主人公、女画家菊香因与赫家两兄弟的情感纠葛也成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其中五次濒临生死的遭遇,让她受尽了人间悲欢离合的考验。

《风中菊》里的各等人物都极为性格化。有性格,人物形象才会鲜明,性格需通过行动,由行动构成故事情节,由故事情节来表现。故事的主线人物赫山、赫弘均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各自的原始人性,其善恶美丑一目了然。灵魂救赎使这部小说达到了梦幻般的升华,救赎是人的内心力量的艺术呈现。在霏霏的小说中,有一种自我是通过梦幻叙述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那个“虚无”的自我王国里,赫山自始至终陶醉其中而不能自拔,其实,这就是一场“梦”,可赫山却宁愿在梦中毁灭,也不愿意醒来,这也注定其无法挽回“爱情”的悲惨结果。而赫弘和菊香也沉沦在“梦”中不醒,好在他们是彼此相悦相爱并忠贞不移,这就从另一个侧面叙述了“梦游者”回到现实后会被击得遍体鳞伤。其实,许多时候,“自由”与“恐惧”、“生”与“死”往往是形影不离的,就像人的灵魂与肉体的结合,当灵魂与肉体、主体与他者、欲望与需求断裂时,自我就容易绝望,赫山的歇斯底里和丧心病狂就是绝望的表现。拯救绝望的灵魂,重要的是自我救赎,这是最实际、最好的办法。

《风中菊》虽是一部悲情小说,然而,它却让人在悲剧中感到了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形成了寓言般的意蕴和救赎美学的审美张力。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0日 10:13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