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有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由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担任总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1辑(共10本),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于近期出版以来,获得了学界的普遍赞誉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作为该套丛书之《〈德意志意识形态〉导读》的作者,我在备受鼓舞的同时,不禁激起了对如何认识经典,特别是如何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等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经典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沉淀下来的、在关乎人类发展的关键问题上作出重大思想原创,并始终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而被人们公认的、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的思想文本。养成对经典内在意义的认识自觉,葆有对经典的敬畏与对传统的尊重,保持对历史清晰的记忆,进而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经典,为文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和活力,无疑是人类的历史使命。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古语云:“开卷有益”,但纵观人类漫长的思想历程,经过古今中外文明积淀的经典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而一个人的生命有限,这就不能不涉及阅读的选择问题。笔者认为,对党政干部和青年学生而言,在尽可能了解人类思想史上其它重要原典的基础上,多读一些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失为一种时代责任感的体现,这主要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本身的思想力量及其历史地位所决定的。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后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其他思想流派和经典无可比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思想力量的深层根源,在于马克思和恩格斯能够站在当时西方两大文明的制高点,并对其进行继承和超越。这一点从马克思对人的自由与解放这一人类重大课题的探讨中,可以鲜明地体现出来。

  正如康德所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就是从单纯的动物的野蛮状态过渡到人道状态,从本能的摇篮过渡到自由状态的历史,因而对自由及其实现路径的追寻和探讨,便成为诸多思想流派的共同主题,马克思恩格斯更是把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一生的理论和实践主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西方两大文明的继承与超越中,特别是在部分吸收基督教的价值诉求,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理性传统的基础上,指出人的不自由的根源不是“神”的不宽容或理性的不自觉,而是根植于现实的社会实践。由此,马克思深入到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过程中,剖析出剩余价值这一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不自由的深层根源。进而指出只有通过实现现实社会关系的合理化,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彰显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究的巨大的思想原创力量,真正实现了对人的关切,引领了人类前行的方向,因而在某些方面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制高点。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蕴含着如此巨大的思想力量,因此无论从对人类文明发展走向的正确把握,还是从对自身信仰的养成,乃至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能力等角度而言,马克思主义经典都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颇为重要的思想资源。

  应该承认,马克思主义经典并不好读,从中真正把握其本真精神和活的灵魂则更不容易;而直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原始文本,确实是最好的学习途径。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可谓卷帙浩繁,让作为非专业学者的党政干部和青年学生去读这么多的原著,显然既不合适,也不可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1辑,正是着重选取马克思主义浩瀚经典中的精华,从而大大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针对性,更好地满足读者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层需求。丛书在写作上,努力做到学术性、通俗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结合,相信这份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撰写体例和风格的积极探索,将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要。 (作者:李成旺)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5日 09:51 来源:人民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