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马克思主义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

—— 读《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马克思的名言。可是理论要能掌握群众,必须是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武器,以实际问题为中心,以广大干部群众为对象,对我国社会生活中普遍关心但又存在种种疑虑的问题给予了解答。该书这种紧密联系实际,与群众“面对面”的写作方式和理论风格,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作用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式。

  问题,无论是对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对高深的理论专著还是通俗的群众性读物,都同样重要。没有问题、不回答问题的著作当然没有价值。《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的特点在于它的问题的现实性和广泛性。翻开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从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大计到群众的实际生活,如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从民工到“三农”,从为官的政绩观到全民的道德建设,没有一个不是现实问题,没有一个不是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它的涉及面和群众对这些问题的关切程度是任何一本学术专著都做不到的。这些问题是名副其实的热点问题,它牵动着每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的神经。

  《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这本书并没有因为问题的现实和广泛而减弱它的理论性。理论的威力在于它的深度。所谓深度,就是有说服力。理论不能说服人是没有力量的。要说服人,就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要能解扣。如果绕开难点,王顾左右,或言不及义,光讲空道理、讲大道理,隔靴搔痒,这种理论就没有一点作用。该书能面对实际存在的问题,不摆理论家的架子,如家人谈心,层层分析,观点准确,说理透彻;行文通俗流畅,不感到沉重,使人们愿意读,乐意读,能最充分起到通俗理论读物的普及实用的功效。

  理论的力量是无法衡量的。没有理论,对任何稍微复杂一点问题都难以辨别是非。恩格斯说过:“只有清晰的理论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中指明正确的道路。”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折时期,我们的改革正在深入,实际生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需要从理论上给予回答。特别是需要立足现实,以准确、通俗的方式直面群众。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作用。现在我们有些人不相信理论的力量,特别是不相信通俗理论读物的力量,只相信金钱的力量。的确,金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征服许许多多意志薄弱的人,可金钱买不到真理,而用正确的理论武装起来的人,就是披上了真理的盔甲,这种群众是永远不可征服的人。高水平的理论性的通俗读物,是一种最有宣传力度,最具武装广大群众效果的方式。

  作为一个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我自己从《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这本书中得到很大启发。在一些人的头脑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就应该是在书斋中从事纯理论研究和著述,有砖头厚的纯理论著作的人才算理论家,至于面对实际、能以最明白易懂的语言阐述最深刻道理的人则不算是理论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与特征的错误理解。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同于以往任何哲学社会学说,就在于它的群众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又是以变革现实为目的的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不应该是单纯学者型的理论家,不能是专以著述为务在书本中讨生活的理论家,而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论家。我们不仅应该关注学术问题,更应关注现实问题,不仅要能写“高难度”的学术著作,也应该能写通俗理论著作。不仅要面对同行、面对学者,更应面对群众。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就注意为工人写作。他们的一些著名的著作,就是对工人的通俗讲演。马克思、恩格斯这样伟大的理论家尚且如此,难道我们这些普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不是更应该这样吗?《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的作者们从事的是最有意义的理论工作。

  说句实在话,读了《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这本书我深有感触。千万不要以大家看不懂为高,以连自己都说不清说不明的名词术语为深。这种学风要不得。就这点说,该书不仅适合普通群众,我们专业理论工作者同样能从中得到启发。

(摘自:人民日报 2006年8月3日 第04版)

(作者:陈先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1日 09:18 来源:人民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