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朱镕基如何应对“信誉危机”?

——读《朱镕基讲话实录》有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阅读《朱镕基讲话实录》,能够更好了解我国这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更好地懂得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作出的艰苦卓越的努力。作为一名质检工作人员,尤其对他关于质量工作讲话和批示更感兴趣。朱镕基同志高度重视质量工作,打开《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一篇就是《关于质量管理和技术监督工作》,这是他1991年5月15日在第二次全国技术监督工作会议开幕时的讲话,此时他刚刚就任国务院副总理。在此后他担任国务院领导的12年期间,他对质量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至今对我们有着积极的指导、借鉴、警醒作用。现将他的主要质量观作一整理,为忠于原意、避免曲解,本文尽可能引用朱镕基同志的原话。

  一、质量问题始终是我们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朱镕基长期从事经济工作,对质量的重要性有着比常人更加深刻的认识。早在他任上海市市长时,就提出“质量是上海的生命”。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后,他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强调“质量第一,百年大计。”

  (一)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

  如何看待质量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以及质量和速度、数量、效益等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朱镕基认为:“质量工作应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地位”。“不讲质量,国民经济是搞不上去的。”对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他在1992年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质量工作永远不能忘记,永远是我们管生产的同志首先要抓的东西,任何时候都要念这本经。抓质量、抓技术进步,不靠这个手段,你那高速度能搞上去吗?”即使在遭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时,他依然在当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7%(笔者注:1999年GPD目标)明年也要少说为佳,反正主要是要效益嘛,不是要速度。关键在于税收增加了多少,利润增加了多少,质量提高了没有,品种有没有增加,存货是不是减少了。”在第二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强调这样的观点:“我并不认为这个7%是主要的,效益和质量才是主要的,结构调整才是主要的。”对于质量和数量的关系问题,他认为:“不要数量要质量,有了质量后就有数量”。而对质量和效益的关系,他指出“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

  (二)要站住市场必须产品质量过硬。

  “如果我们的产品没有高质量,没有好性能和多品种,那么很快就会从国内市场上被挤出去。”2002年,朱镕基在国务院第58次常务扩大会议上强调:“如果人民群众没有安全感,还有什么消费意愿?!”国内市场如此,国际市场同样如此。1998年8月28日,在全国优秀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上,朱镕基谈到出口贸易问题时,指出:“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于我国出口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不高,附加值低,缺乏足够的国际竞争力。”2002年2月24日,中国加入WTO不久,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国际形势与世界贸易组织专题研究班,朱镕基指出:“我们‘走出去’,首先要依靠提高产品质量,不能完全靠低廉的价格。我们具备价格的优势,但是,光靠这个‘走出去’是不行的。产品质量差了不行,那只能做一锤子买卖。我现在最担心的,不是我们应对不了挑战,不是经济上会出现什么大问题,而是我们产品的质量。我们很多企业始终没有把质量当做企业的生命,还是靠以量取胜、以廉取胜,而不是以质取胜。如果这样下去的话,我们国家是没有前途的。”

  (三)产品质量问题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我国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的利益,身为一国的总理,朱镕基感同身受。1998年10月20日,他为中国工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作经济形势报告时,就举例道:“现在有些产品的质量一塌糊涂。我家里的门,锁舌和锁舌框对不上。去国外开会前,请专门做服装的师傅做西装,一穿,扣子在上,扣眼在下。”朱镕基对假冒伪劣深恶痛绝,多次痛陈假冒伪劣之害。“现在市场经济秩序是相当的混乱,假冒伪劣产品横行,特别是医药产品能害死人,不得了!”“最近又发生了几起制售有毒食品的严重案件,简直是谋财害命,丧尽天良。”“如果再让‘地条钢’等假冒伪劣商品横行,将来不知道要垮多少栋楼、死多少人。”“食品安全卫生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和消费信心,也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任务和‘民心工程’。”

  (四)放任假冒伪劣,国家就没有希望。

  朱镕基把假冒伪劣横行和国家命运与形象联系在一起,指出:“放任假冒伪劣,国家就没有希望。”1993年8月,他在考察满洲里口岸时强调:“靠假冒伪劣商品,国家是发展不起来的,是繁荣不起来的,也是没有前途的。” 2000年11月28日,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谈到:“最近国际上查假烟,企业界出口的假烟里面,中国上升到第一位了,第二位是希腊。中国造的假烟出口量占全世界假烟的15%,这都‘遗臭国际’了。”“质量问题不仅具有经济意义,甚至具有政治意义,质量本身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民族的精神。”2001年12月13日,他在新闻出版总署副司以上干部座谈会上强调:“如果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中国就永远实现不了现代化。”

  二、必须树立全民的质量意识

  上世纪90年,我国先后召开过两次全国质量工作会议,第一次朱镕基亲自出席讲话,第二次他虽未出席,但认真审阅吴邦国(笔者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讲话稿,并作出重要批示。在1992年4月28日召开的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朱镕基提出:“要实行‘质量否决权’”。“厂长不重视质量不能当厂长,市长不重视质量不能当市长,经委主任不重视质量根本不能当经委主任。”“我们必须树立全民的质量意识”。

  (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朱镕基高度关注企业在提升质量水平中的主体作用,2000年1月26日,在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他指出“企业管理要重点抓好以财务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为中心的各项管理。”他多次严厉批评一些企业缺乏质量意识。1994年6月21日,朱镕基在辽宁考察时指出:“厂长必须有市场意识和质量意识。这是管理的基本要领。”“有些企业情况刚好一点,市场好一点,马上就不顾一切地增产,产品粗制滥造,质量出问题,就是这样自己把信誉丢掉了。”1994年11月4日,在全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会议上,朱镕基指出:“前一段时期,有些地方只抓产权交易,什么制度都不要了,企业内部管理一塌糊涂,假冒伪劣产品横行。”1995年3月9日,在参加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辽宁省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朱镕基批评企业放松管理的现象:“把企业管理放松了,质量管理放松了,技术改造也放松了,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企业的效益也不讲了,唱高调、搞花架子的多了。”1996年7月25日,在管理科学学科发展座谈会上,他指出:“当前国有企业的困难,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管理不善。过去抓全面质量管理,在于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财务成本核算、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现在有些企业把这些基本功丢掉了,甚至靠假冒伪劣产品蒙骗用户。这样搞是不行的。”

  (二)政府要管质量。

  朱镕基重视市场竞争对质量提升的作用,指出:“考验质量首先靠市场的竞争”。“产品质量好不好、销不销得出去,要到市场上见高低,让用户去评议。”但他又强调:“买方市场并没有解决质量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完全相信市场的作用,以为可以放松领导,取消行政干预和政府监督,是要吃大亏的。” “完全靠竞争、靠企业本身的机制来提高产品质量,是不大容易的。”“光靠市场,光靠机制,质量是抓不上去的。”“ 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是,要把利用市场机制和加强政府监督结合起来。” 1995年9月6日,朱镕基在全国棉花工作会议上,回顾了政府在棉花质量监督方面的作用:“大家都知道,1991年抓了一下棉花质量问题,1992年的棉花质量有明显好转,但是1993年又出现了大的反复,掺杂使假达到惊人的程度,结果这一年的棉花仅收购了5000多万担。”他强调“要有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等五个条件才能放开棉花市场。“对质量问题,不仅要下决心抓,还要下本钱,要常抓不懈。”

  (三)把质量抓上去,要依靠各部门、各地区、各条战线齐心协力,共同配合。

  朱镕基深知质量的重要,深知质量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他在1991年全国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指出:“技术监督工作不是靠国家技术监督局一个部门就能够完成,比如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就还需要有工商局、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以及其他部门的配合。”他在1991年全国棉花工作会议上强调:“质量问题务必抓紧。主要领导要负责,各级领导亲自抓质量工作,然后我们加强监督,现在看起来领导不抓是不行的。”他在1992年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对质量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例如国家技术监督局局长和国家商检局局长每月碰头一次。经验证明,只要从工作出发,部门领导出面主动协调配合,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他在1993年内蒙古考察工作时讲到:“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斗争中,还要充分发挥公、检、法、司的作用,搞综合治理。”他在2002年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上表示:“国务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要继续存在,还得大力推动这项工作,狠狠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活动。”

  (四)发挥新闻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

  朱镕基重视舆论监督作用,认为“在当前情况下,政府的行政干预、舆论的监督还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绝不能放松。”“只有把问题暴露出来,人人喊打,才会有效果。”《焦点访谈》是朱镕基每天晚上一定看的节目,在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省代表团全体会议等重大场合,他多次以该节目曝光的质量问题为例,给政府部门敲响警钟。“我一看就非常动感情,必定给有关部门领导同志打电话过问。”他在同意组织“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批示中,对舆论监督作出了具体要求:“不要组织声势浩大的集中采访活动,以分散私访,事先不做准备为好,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正面报道真正的典型是必要的,但更多的要揭露问题,否则脱离群众。”同时,他注重发挥群众监督作用,1993年考察满洲里口岸时,要求:“通过各种渠道,让广大人民群众检举揭发,发挥“隐线”的作用,鼓励群众揭发假冒伪劣的行为,对于群众揭发并能查到实据的线索,要重奖揭发检举的群众,要逐步地形成全社会抵制假冒伪劣商品的社会风气和环境。”

  三、质检部门在国家经济中身负重大责任

  朱镕基对质检部门寄予厚望,2001年7月13日,他视察国家质检总局时,说:“我希望质检部门的同志们,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严格把关,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与厚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强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能。

  朱镕基高度重视质检工作,在1991年第二次全国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他强调:“质量管理和技术监督非常重要。”“即使是产品质量上了轨道以后,技术监督工作仍然很重要。”告诫:“绝对不能取消技术监督工作,不能轻视技术监督工作,永远要把技术监督工作坚持下去。”在1992年的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告诫:“质检机构不能消弱,更不能撤销。”1998年4月10日,朱镕基在省部级干部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专题研究班时,指出:“政府要管质量,这次把质量技术监督局从国家经贸委划出来直属国务院领导,就是要提高它的地位。虽然没有升级,但国务院决定加强这个部门,准备派几名副部长去加强领导。”也正是这一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继成立。2001年,中央决定合并两个局,成立国家质检总局。7月13日,朱镕基来到质检总局,深情地说道:“你们两个机构合并,是我20年的心愿。我在国家经委工作的时候,经委管产品质量,外贸部门管出口商品的商检。体制不顺,当时就想把质检和商检合并。现在终于合到一起了,这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工作。同时,还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国务院赋予它们一定的行政权力,统一管理、协调、监督这方面的工作。”

  (二)要有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

  朱镕基一直强调要建立健全质检工作体系。例如,他多次强调加强国家监督抽查制度,“特别是第一次建立了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制度,这个制度一直保持下来了,而且发挥了作用。”“政府的监督,最主要的是继续把国家质量监督抽查这个制度真正完善并坚持下去。”“在供销社的检验之外,再经过一道国家纤维检验局的抽检。加强对棉花质量的监督检查,我认为只有好处。”他呼吁加强诚信建设。“产品质量问题,实际上存在着‘信誉危机’,大家对质量不相信,没有信任感。”他强调注意培养名牌意识。“要扶持一些大企业、大集团,帮助它们将名牌商品的声誉树立起来,使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那时候,假冒伪劣商品就没有市场了。”他要求保持质量工作的持续性。“‘中国质量万里行’应该是‘中国质量天天行’。”

  (三)执法部门必须吃“皇粮”。

  2001年,朱镕基视察质检总局时指出:“执法部门必须吃‘皇粮’,不吃‘皇粮’,工资、福利靠罚款,搞得不好,执法机关就会腐败。对于质检单位的专业装备,如实验室的建设、仪器设备的购置、质检手段的改善等所需经费,由财政部每年给予补助。”朱镕基关心质检建设,多次要求有关部门给予质检基础建设大力支持。“各地经委、计经委、生产委要认真考虑质量管理部门提出的意见和项目,优先安排为提高产品质量所提出的技术改造、技术攻关项目,并摆在投资重点的第一位。”“各部门、各地方的负责同志应该高度重视和热情支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切实保证质量标准建设、计量检测体系和质量监督抽查所必需的投资和经费,促进质量工作再上新水平。”

  (四)打击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活动。

  假冒伪劣产品长期存在,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朱镕基一再强调要严厉打击、从严监管。“对违法犯罪分子手下留情,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无情。”“你们要敢于打、敢于管、敢于顶,不管有多么困难,绝不后退。中央会全力支持你们、帮助你们。”“一旦发现问题,要从严处理,成倍或几倍地罚款,把出口假冒伪劣商品的人罚得倾家荡产。”“对产品质量差、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甚至掺假害人致死的人,一定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从严处理。”“对于危害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或者造成了很大损害的,把这些人送到法院里去,就要他坐牢,或者是枪毙。”“只有这样,采取坚决的措施,才能够制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

  (五)希望质检系统的同志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朱镕基看重和厚爱质检工作,全书正文第一句就是“国家技术监督局成立三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虽已是20年前的往事,但至今读来仍令人万分感动。在1999年全国质量工作会议,朱镕基在吴邦国讲话稿上批语:“向工作在质量技术监督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要充分肯定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工作取得的成绩,不能过高估计,但确实来之不易。”2001年,他表扬质检部门大力查处假冒伪劣案件,说:“这不仅是一本功劳簿,记录了质检系统立下的功劳;更重要的,它还是一本功德簿,你们造福人民,功德无量。”但是,当质检工作出现问题时,朱镕基会急风骤雨般地给予批评。

  激励和鞭策同在,质量责任重于泰山,质检事业在思考中不断前行。还本清源,了解朱镕基的质量观,有利于我们更加明白“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深刻内涵,进一步弘扬“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严格把关,保国安民”质检精神,忠实践行“人民质检为人民”的信念,坚持走质量强国之路。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2日 10:35 来源:人民网 编辑:雍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