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邹韬奋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邹韬奋,江西省余江县人,1895年出生于福建省永安县。1917年进入南洋公学电机工程系学习,1919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三年级,主修西洋文学。1921年毕业后到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当英文秘书。1923年,受聘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负责编辑《教育与职业》月刊。1926年,任《生活》周刊主编。

    九一八事变后,他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他主编的《生活》周刊以团结抗敌御侮为根本目标,成为国内媒体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一二八淞沪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政府在签订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的同时,调集大军“围剿”苏区和红军。邹韬奋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做法,痛斥蒋介石、何应钦等是军阀和民族罪人。

    1932年7月,他成立生活书店,任总经理。生活书店团结了一大批进步作者,在全国各地建立了56家分支机构,先后出版发行数十种进步刊物和包括马克思主义译著在内的1000余种图书。1933年1月,他参加宋庆龄等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当选为执行委员。不久,被迫流亡海外。在两年多的流亡期间,他考察了英、美、法、德、意等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实现了思想上的升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1935年8月,他回到祖国后,正值日本侵略军制造分离中国的华北事变。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响应共产党的号召,旗帜鲜明地支持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期间,他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与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工作。他的活动遭到国民党当局的忌恨,他创办的《大众生活》和《永生》杂志先后遭查禁被迫停刊。 

    1936年11月22日,他因积极宣传抗日,与沈钧儒等7人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成为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获释,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上海沦陷后,转至武汉,继续主编《抗战》,并将其改编为《全民抗战》三日刊。武汉沦陷后,到重庆继续主编《全民抗战》。1938年任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当局加紧迫害民主进步人士,更加严厉限制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各项民主权利。积极进行抗日宣传的生活书店及其出版物不断遭到查禁、封闭。1941年皖南事变后,邹韬奋被迫再次避走香港。在香港,他继续宣传抗日,揭露国民党当局对日妥协投降倾向和对民主进步人士的迫害。香港沦陷以后,他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先后转移到广东东江游击区和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继续从事抗日民主的文化宣传工作。期间,他多次向党组织提出入党请求,党组织认为他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在国统区工作对党和革命事业更为有利。

    1944年7月24日,邹韬奋在上海病逝。临终前,他再次表达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9月28日,中共中央根据他生前愿望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中共中央在致其家属的唁电中称他为“吾党的光荣”,“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

    妻子沈粹缜。1926年与邹韬奋结婚。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邹韬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7日 10:17 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