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见证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一级专列运送原子弹

  1960年8月,由于苏联撤走全部专家,带走了重要图纸资料,停止供应设备材料,给正在进行中的中国原子弹研制工作造成了巨大损失和严重困难。在这紧要关头,中共中央毅然决定:自己动手,从头做起,准备用8年时间,把原子弹研制出来。

  1963年3月,刚组建不久的新疆马兰基地研究所急需科研人员开展工作,哈军工原子工程系核爆炸杀伤因素测试分析专业的45名学员奉命提前毕业,其中38名分配到基地研究所。这批学员政治素质好,专业扎实,成为马兰基地研究所最主要的一支科研骨干力量。

  1963年夏,又有100多名原子工程系学员毕业,除了一个人分到基地外,其余则分到核工业研究院(即九院),乐得李觉院长眉开眼笑。聂荣臻听说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年轻人,非常高兴,一定要见见哈军工的毕业生。11月13日,北京天气晴冷,聂荣臻穿着浅灰色大衣,戴着墨镜,在张爱萍、刘杰、李觉、邓稼先、吴际霖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九院看望哈军工的毕业生。他勉励大家努力工作,不辜负国家的重托。讲完话后,聂荣臻又与大家合影留念。大家站在聂荣臻等首长的身后,心中顿时生出无限豪情。在这些毕业生当中,有一个叫韩云梯的年轻人,他1958年秋进入原子工程系学习,是核控制专业的学员班长。

  青藏高原上的金银滩草原海拔3200米,每年除了6、7两个月天蓝草碧外,其他月份则或是大雪纷飞或是黄沙蔽日。就是在这样的荒原上,建起了中国221核工业基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绝密科研工作。哈军工的同学怀着崇高的理想,跟着李觉将军,西出玉门关,来到这里,住进了被戏称为“猫儿眼”的低矮狭小的临时工棚里。就是在这样的“天当房,地当床,野菜野草当干粮”的艰苦生活中,他们参加了原子弹研制工作的“草原大会战”。

  1964年7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221基地组装成功。9月28日,由九院副院长吴际霖带队,第一颗原子弹和相关的试验仪器设备与九院参试人员一起,在绝对保密和绝对安全的情况下,乘坐一级专列启运。周恩来下令将运载核弹的列车定为一级专列,按最高级别实施警卫,押运人员都是百里挑一,韩云梯负责押运控制系统等试验设备。各有关部门为了落实周恩来提出的“保装、保运、保响”的指示,做了充分准备。

  据负责铁路运输的领导说,专列驾驶员的技术和政治素养都是经过认真挑选的,保证专列在运输过程中以匀速行驶,避免原子弹部件互相碰撞。专列上所用煤都是用筛子筛过的,防止从煤矿带出没有爆响的雷管等爆炸物混在煤里。列检员用的铁锤都改为特制的铜榔头,防止列检员敲打火车轮子时产生火花。专列沿途所有横跨铁路的高压线,在列车通过前都要停电,以避免静电引起意外事故,保证专列安全运行。沿途遇到的列车都要给专列让路。为保证专列的绝对安全,解放军战士在铁路沿线日夜巡逻。专列经过的站台上,铁路民警和地方公安保卫人员几步一岗守卫着。沿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部门领导和各铁路局公安处长,精心护送列车,并随时向吴际霖副院长汇报专列运行情况。

  吴际霖副院长思绪万千,根本睡不着。他时常到“产品”车厢去询问温度、振动等情况。专列停站后,他下车问候列检人员,向公安保卫人员致谢。经过三天三夜的运行,专列安全到达基地。与此同时,原子弹的核心部件铀-235内球由第二机械工业部保卫部高副部长和九院的胡仁宇监护,乘飞机也运到了基地。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4日 15:0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曹征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