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冼星海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冼星海,原籍广东番禺,1905年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渔民家庭,幼年时随母亲侨居马来亚谋生。1918年回国后,先后入岭南大学附中和岭南大学,酷爱音乐。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 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在高级作曲班学习,他是该班几十年来第一个中国考生。留法期间,他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

    1935年回国后,他在上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创作了《救国军歌》《战歌》等大量抗日救亡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夜半歌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太平天国》《日出》《复活》《大雷雨》等谱曲。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上海话剧界战时演剧二队,进行抗日文艺宣传。同年10月到达武汉,不久参加了周恩来、郭沫若等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参与主持抗战音乐工作。他深入学校、农村、厂矿,向群众教唱抗日歌曲,举办抗战歌咏活动,对动员民众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期间,他创作了《保卫卢沟桥》《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著名抗日歌曲。

    1938年底,冼星海到达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3月,由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成了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这部作品分为《黄河颂》《保卫黄河》等9个乐章,歌颂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画面,塑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形象。全曲气势磅礴,将时代精神、民族气魄与大众艺术形式紧密结合,成为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公演。5月11日,在庆祝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一周年晚会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观看了由冼星海指挥演出的《黄河大合唱》后,连声称赞。周恩来从重庆回到延安看过演出后,于7月8日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这部充满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的音乐史诗,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投身民族解放的行列,奔向抗日的最前方,对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在延安期间,他还创作了《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大型作品,以及《三八妇女节歌》《打倒汪精卫》等大量歌曲。此外,他发表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等许多音乐论文,论述中国新音乐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大众化和民族形式等问题。1939年6月,冼星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5月,他受党中央派遣去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临行前,毛泽东于百忙中在家中请他吃饭,为他饯行。到苏联后不久,卫国战争爆发。他因战乱和交通阻隔而难以归国。其间,他以音乐为武器,写下了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中国狂想曲》,歌颂苏联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表达对祖国的深切怀念。由于长期劳累和营养不良,致使肺病加重,1945年10月病逝于莫斯科。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冼星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1日 14:17 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鹏 打印